• 74阅读
  • 0回复

她身上有一股使不完的劲——记蒙古族女工程师萨本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16
第3版()
专栏:献身四化的人

她身上有一股使不完的劲
——记蒙古族女工程师萨本茂
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唯独驻沪海军4805厂蒙古族女工程师萨本茂的家里显得有些冷清。为了赶写一篇将要在国际修船会议上发表的关于舰艇尾轴钢的学术论文,她谢绝了一切宾客,关在屋子里埋头工作。
五十年代初,萨本茂从福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后,来到4805厂从事海军的装备维修工作。三十年来,她勤奋钻研,先后搞了52项技术革新,写出技术总结文章42篇,为我国海军装备维修事业作出了贡献。
一向依赖外国进口的航标灯乙炔清净剂,解放初期遭到禁运。外国资本家断言,离开了他们的“援助”,中国万里海岸线将会一片黑暗。萨本茂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气愤,勇敢地承担了研制清净剂的任务。白天,她从郊区跑到市区图书馆查找资料,翻阅文献,晚上便回到化验室仔细分析研究。为了找到一个准确的配方数据,需要连续二十多个小时不停地仔细观察分析,她就把铺盖搬到厂里,没日没夜地扎在实验室里。经过一百多个配方的试验,一种高效的乙炔清净剂黄粉终于研制成功了。经鉴定,它比当时进口的乙炔清净剂效率高十多倍。这项成果迄今已使用了二十多年,效能仍然良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工业的发展,对乙炔的需要量与日俱增,可是那时我国还不能生产乙炔瓶。要生产乙炔瓶,关键是要解决乙炔瓶的填料问题,没有合适的填料,将会引起爆炸。萨本茂承担起试制任务。在老师傅的帮助下,她收集和配制了三十多种填料样品,一一进行试验比较。经过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终于成功地试制出乙炔瓶活性炭填料。
六十年代初期,苏联政府对我海军快艇使用的不锈钢尾轴材料实行了禁运。眼看快艇维修受到影响,萨本茂心急如焚。她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又开始了尾轴钢的试制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她提出了新的设想。上级同意了她的方案后,她立即不分日夜地干起来。经过五六十次的实验,他们试验成功了一种新的工艺。这项工艺最近得到了国际造船学会的重视,并邀请萨工程师为其撰写学术论文。
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萨本茂被戴上“白专典型”等帽子,下放劳动达九年之久。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她也不停止科技试验。
粉碎“四人帮”后,萨本茂干劲倍添。两年前,为了解决厂里排“三废”的问题,她又开始了镀锌钝化废水回收利用的科技试验。由于过多地同有毒化学物品接触,她的肝功能、皮肤受到影响。同志们提醒她注意身体健康,她总是说:“我个人的健康是小事,千百万人民的健康可是大事。”有时她的美尼尔氏症发作了,不得不躺下来休息一下,然后又拖着沉重的步子来到工厂继续试验。今年春节后,一项新型的镀锌钝化废水回收利用终于实验成功了。
为了表彰萨本茂工程师,东海舰队党委给她记了二等功;1978年她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获得了三项重大科技成果奖,并被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她还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崔向华 陈大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