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有感于杨靖宇的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20
第8版()
专栏:

有感于杨靖宇的胃
富饶
革命先辈杨靖宇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曾担任过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1940年2月,他率领部队在吉林濛江与日本侵略军作战中,英勇牺牲。日军为了了解他的部队被包围于森林数月后,在粮尽食绝的情况下,何以能这样顽强地坚持战斗,曾将他的遗体进行解剖,发现他的肠胃里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
胃的功能是消化食物,摄取养料。杨靖宇和他的战友们以非人的食物充饥,不但战胜饥饿生存了下来,而且保持着旺盛的斗志,被困数月而不动摇。这是革命精神的力量。我们的革命前辈就是靠这种革命精神,胜利地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地度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
精神并非万能,即使在最艰难的情况下,革命精神也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作基础。我们在强调革命精神的时候,并不是要否定物质的作用。杨靖宇和他的战友们所以能生存下来,毕竟还有代食品。如果连草根、树皮和棉絮也没有,他们的胃再特殊,也是肯定支持不下去的。要是杨靖宇将军和他的战友们在深山老林里能吃上包子、馒头,有充足的弹药,一定会给侵略者更加沉重的打击的。
我们不否定物质对于人的重要意义,但是物质从哪里来呢?物质的东西并不象孙悟空的法术,呼之能来。我们今天也不能指望从天上掉下现代化的物质生活。这需要我们努力去奋斗,要靠我们艰苦的劳动和英勇奋斗,去创造雄厚的物质财富。然而,有了优厚的物质财富是否就不要讲精神了呢?我觉得同样是需要的。不仅在杨靖宇将军那种特殊困难的环境下要讲精神,就是在今天,物质条件比较优越了,不讲精神,光讲物质也是不行的。所谓革命精神,就是革命者的志气、锐气、正气等等,它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法宝。借口反对“精神万能”,丢掉革命传统,那是完全错误的。
况且,我们目前还有不少困难,物质还不够丰富,我们更加需要提倡革命精神,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艰苦奋斗为荣的革命精神。但是有少数人,在环境改变后,不那么讲革命精神了,胃口也起了变化,“胃口”越来越大,甚至侵犯群众利益,侵吞国家财富。这也许是因为革命精神消退,精神的变化影响到胃口的变化的缘故吧。
诚然,我们提倡革命精神,并不是要倒转历史,要大家再去过革命战争年代那样的艰苦生活,再去吃树皮、草根和棉絮。但是,对我们来讲,如果光想着如何用好的食物填饱胃是不够的,也得想想怎样用革命思想、理想、情操武装头脑。否则,就容易患政治上的“软骨症”。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扬革命精神,在实现四化的伟大进军中是不可忽视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