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经济联合问题初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23
第5版()
专栏:

经济联合问题初探
吕律平
自从党中央提出“发挥优势,保护竞争,推动联合”的方针以后,一年来,经济联合的工作已逐步开展。现在,本文拟从工业部门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根据有关部门的资料,目前我国工业部门出现的经济联合,从联合的形式看,大体上有跨地区、跨省市的联合,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合,工农、城乡之间的联合,不同所有制之间的联合,工商、工贸之间的联合,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之间的联合,生产企业与学校、科研单位之间的联合,以及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省属企业与地、县、市企业之间的联合等多种形式。从联合的内容看,有的是在资金上联合,有的是在技术上联合,有的是在劳动力上联合,有的是在燃料、原材料供应上联合,有的是在运输方面联合,有的是在销售方面联合。较多的则是一方出资金,一方出劳动力;或一方出设备,一方出土地;或一方出技术,一方出原材料;双方甚至多方在以上各个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联合;等等。尽管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但是,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观点予以概括,无非是各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在生产与流通中所进行的直接的结合。
经济联合是生产社会化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生产社会化条件下,社会分工愈来愈细,从工业部门来说,不仅扩大了工业部门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的分工,扩大了工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而且还扩大了企业之间的分工。近代工业生产不断实行的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工艺专业化、原材料生产专业化、辅助生产专业化等等,正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可是,社会生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伴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也越来越大,这就又必然要求开展广泛的联合来适应协作的需要。可见,实行经济联合,包括紧密的联合(如成立股份公司或联合公司等)和松散的联合(如在原材料供应、零配件供应、运输等方面签订某些联合的协议),实质上都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解放前,我国经济落后,工业企业数量很少。据有关部门统计,1947年全国主要城市一共只有大小工厂14,078家,职工68万人。解放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现在工业企业已经达到40万个,工业企业职工人数达四千多万人。与解放前比较,不仅工业企业数量和工业部门职工人数有了几十倍的增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而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由于我国工业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工业部门的生产社会化已经有了相当的程度,企业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关系正在日益发展,因而在经济发展这种新形势的推动下,势必造成许多企业都有开展经济联合的要求。总之,经济联合在我国的发展,根源于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的。
经济联合的问题,是关系到如何组织国民经济的问题,属于经济管理的范畴。这就决定了联合的广度和深度,联合的方法和基础,都不能不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特点的制约。因此,发展经济联合,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我国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办事。这是搞好经济联合的根本保证。
联合要从生产社会化程度出发
首先,要从我国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出发。如前所述,经济联合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生产社会化了,客观上就要求实行经济联合。但是,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因而对于各个国家、各个时期说来,经济联合的广度和深度,或者说,经济联合的范围和形式,也就有所不同。比如,在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资料在使用上已经普遍由单个人的使用变为大批人的共同使用,生产过程已经普遍由个人的行动变为一系列的社会行动,产品已经普遍由单个人的产品变为社会性的产品,以及商品市场也已经从狭小的地方市场汇合成为广大的国家市场,这就势必使原料供应与加工之间、生产与销售之间、生产企业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从而在客观上也就要求有较广泛的联合范围和较紧密的联合形式。相反,如果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够高,联合的范围也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联合的形式也就会较多地趋向于松散型。目前我国手工劳动在许多行业、许多地区还占优势,分工协作还不很广泛,商品率还不够高,加之交通运输也不发达,总的看来,生产社会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我们在发展经济联合时,一定要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主观盲目地去进行。在联合的范围上,要切实以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为准则,实行范围适度的联合。凡是生产发展上需要跨地区甚至在全国同行业范围内联合的,就建立跨地区的经济联合体或全国性的联合公司;凡是在一个地区内甚至在一个地区的同行业内经过联合可以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的,就尽量在地区内或地区的行业内成立经济联合体。在联合的形式上,也要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为衡量的标准,采取多种多样的联合形式。可以是比较松散的,如只在企业之间进行生产协作、“补偿贸易”等。也可以是比较紧密的,如实行合资经营和成立联合公司等。总之,只有从我国生产社会化的实际出发,采取适度的范围和多种多样的形式,从小到大,由低到高,伴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而逐步提高,才能使经济联合健康地向前发展。反之,如果脱离我国生产社会化的实际,认为联合的范围越大越好,联合的形式越高越好,其结果往往只能导致经济管理的高度集中,把大量的企业组织到人财物、产供销都高度集中的专业公司或综合公司里来,徒然增加行政层次,割断经济的横向联系,达不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联合要从公有制状况出发
其次,要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状况出发。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状况是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就经济联合而言,由于已经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这就要求在组织经济联合的时候,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按照国民经济全局即宏观经济的需要自上而下地进行;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还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使得社会主义经济不论在两种所有制之间,或者在不同所有制内部各企业之间仍然是商品交换的关系,这就要求在组织经济联合的时候,又要按照联合各方的经济利益即微观经济的需要自下而上地进行。尽管从整体上来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宏观经济的需要同微观经济的需要在经济利益上是一致的,但是,不可否认,也会经常出现矛盾。这些情况说明,我们在发展经济联合的方法上,必须根据生产资料公有制状况的要求,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既促使经济联合从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因地制宜,注意经济效果;又促使经济联合从全局需要出发,统筹平衡,避免盲目性。
为了使经济联合能够顺利地按照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要正确地加强行政干预。这是因为,第一,只有加强行政干预,才能进行统一规划,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制订多种联合方案,从中择优实施,达到既符合宏观经济要求又符合微观经济利益的目的。第二,只有加强行政干预,切实搞好全国的和地区的经济通报,才能使企业扩大眼界,跳出所处地位的局限性,加深对宏观经济的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提高自下而上地进行联合的自觉性。第三,经济联合涉及许多现行经济政策调整的问题,如联合各方用于投资的财产(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如何合理作价,联合各方的利润如何分配,联合企业的税制如何调整,等等,也只有在加强行政干预的条件下,制订若干办法(包括制订一些临时变通的办法),才能妥善地加以解决,从而使自下而上的联合正常进行。由此可见,实行必要的行政干预,不仅是自上而下进行联合的需要,也是自下而上进行联合的需要,它是这两个方面都不可缺少的措施。现在有些同志一听到加强行政干预的提法,就认为是只要自上而下,不要自下而上,只考虑宏观经济的要求,不考虑微观经济的利益,这是一种误解。当然,我们这里指的行政干预,是指经济领导机关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干预,而不是指官僚主义和瞎指挥那种“行政干预”。
联合要从社会生产的动力出发
最后,还要从我国社会生产的动力出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还是人们分配消费品的尺度,由于无论是全民所有制企业还是集体所有制企业都是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因而各个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不能不受到物质利益原则的支配。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们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37页)因此,组织经济联合必须以平等互利为基础。也就是说,要在经济联合体内,在地位上,不论参加联合的单位大小,不论是什么所有制性质,都应当是平等的,不能搞以大吃小、以全民吃集体等做法。在经济上,要兼顾联合各方的利益,使大家通过联合都有利可得,共同发展,而不能让任何一方吃亏。鉴于联合各方用于投资的财产如何作价,利润如何分配,往往是体现平等互利的关键,因此,投资的财产(如厂房、场地、设备、材料、物资等)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充分协商,合理作价,不能随意确定。属于新的,要参照统一调拨价格;属于旧的,要按新旧程度,合理计价。经济联合体实现的利润,要按照各自提供的资金、原料、技术、劳力、场地、设施等条件,并考虑历史上的利润水平,确定分配比例,合理进行分配。具体办法可以按联营各方投资的资金比例直接进行分配;也可以按联营各方联营前各自的利润占各方利润总数的比例进行分配;还可以按合同规定的劳动力、技术力量、资金各占利润的一定份额进行分配;还可以对联营一方(如全民所有制企业同农村社队联合中的农村社队一方)实行定额利润分配;等等。总之,只有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才能做到联合各方通力合作,把经济联合搞好。
现在,我国处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经济调整的目标,从近期来说,是要压缩基本建设战线,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稳定经济;从长远来说,是要调整好经济结构,为持续的、协调的经济发展打好基础。搞好经济调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因此,当前发展经济联合,一定要有利于调整。首先要围绕大力发展适销对路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开展联合,以增加财政收入;还要围绕充分利用一些部门和地区调整后闲置的厂房、场地、设施、人力开展联合,特别是要组织军工、机械、冶金等企业将多余的生产能力同轻纺、电子、建材等企业进行联合,以发挥现有生产能力的作用;还要围绕发展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开展联合,以充分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并推进经济结构的改革,使我国走出一条发展国民经济的新路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