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再谈《战宛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23
第8版()
专栏:

再谈《战宛城》
黄裳
很久以来,许多人认为《战宛城》是一出坏戏,理由就是其中有张绣的寡婶“思春”一场。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的戏曲舞台上是不能容忍这样的表演的。如果不在舞台上,只是一个人在房间里,是不是允许呢?没有说。这并未干犯刑律,想来大概问题不大。
我多少想了一下。在我们的戏曲舞台上“思春”的不只是一个两个。《游园惊梦》里的大家闺秀杜丽娘在花园里、绣阁中作梦;《贵妃醉酒》里的贵妃娘娘杨玉环在御园里醉酒耍颠;小家碧玉孙玉姣在大街上“卖雄鸡”、“拾玉镯”;红娘在普救寺的西厢之下;小尼姑在山上的禅堂里,……她们都可以公然在舞台上“思春”,只有寡妇不行。这可是我们这个几千年文明古国的一种传统的规矩,连阿Q也懂得。
《战宛城》的“思春”一场,其实是很有特色的。这是一场“哑剧”,只有胡琴伴奏,全靠演员的神情、动作、身段,传达出一个年青寡妇的内心活动,完全是一种“意识流”的表演方式,一空依傍,因此表演的要求也更高。这种表演是高度现实主义的,反映的是真实的客观存在。
过去舞台上演出的《战宛城》,确有一些庸俗、低劣的地方。譬如张绣闯帐时所见,楼前相遇时曹操的表演,包括“思春”一场的某些细节,……理应加以删除或改变。不过推原祸始,一切都源于这个该死的“淫妇”,“引逗”了曹操这样的指控,却实在是冤枉的。她在楼头只不过唱了一句“见那人与先夫一样风光”,而曹操唱的则是“见美人不由我心神荡漾”,同时还作出了种种丑态。早在三十多年以前我就表示过自己对曹操的同情,觉得不该把他写得如此不堪。
照一些评论家的意见,砍掉“思春”,或干脆取消张绣寡婶这个人物,那就一点没有了问题。那么曹操就能得胜还朝了么,恐怕也未必。
在一片义正词严的责难声中,独不听见对“判婶”一场有谁提出过异议。张绣代表了封建的“正义”,最后对万恶的“淫妇”执行了宣判、处决。曹操这时早已逃之夭夭,只丢下寡妇在地上婉转乞情、“乌龙绕柱”,这时只听掌声雷动,人们在感官上感情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恶有恶报”、“万恶淫为首”,真是一点都不错。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不忍卒睹,事先退场了。我这里说的是四十年前的情形,不过等了四十年也没有听到有谁来抗议过,这倒是使我觉得颇为遗憾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