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由五个棉桃到一千万亩棉田——庞居勤等培育的“鲁棉一号”成了“摇钱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24
第1版()
专栏:

由五个棉桃到一千万亩棉田
——庞居勤等培育的“鲁棉一号”成了“摇钱树”
编者按:山东去年棉花大增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使用了山东棉花研究所新培育的“鲁棉一号”优良品种。仅这一项,一年就增产皮棉250万担,价值5.5亿元。这个事实充分说明: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对经济发展能发挥多么大的作用。我们不是要走一条投资少、经济效益好的路子么,那就要在重视落实政策的同时,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希望那些不重视科学,不尊重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建议的同志,能够从“鲁棉一号”的成功中得到启发。
今年春天,我们在齐鲁大地,听到广大棉农、科技人员和干部对于棉花新品种“鲁棉一号”的热烈赞扬:“‘鲁棉一号’是棵‘摇钱树’。”
这是几个很能说明问题的数字:
推广速度:1975年,1亩;1976年,40亩;1977年,1,200亩;1978年,5万亩;1979年,120万亩;1980年,850万亩;加上黄河流域其它地区种植的面积,达1,000万亩。
经济效益:1980年,山东棉花比1979年增产741万担,其中,仅“鲁棉一号”良种的作用,就增产了250万担,按国家交售价格算,增加收入4.2亿元;按奖售价格算,达到5亿元,再加上增加的棉籽价,一共达到5.5亿。
投资:培育成功“鲁棉一号”的山东省棉花研究所从建所以来,国家的总投资不到400万元。
“鲁棉一号”是怎样创造出来的?为了改变历来采用“岱字十五号”低产的落后面貌,山东省棉花研究所副所长庞居勤,同该所其他科技人员一道,决心创造适合山东气候特点的新棉种。1970年,他们对种子采用辐射处理,然后,又把这些经过处理的种子种到试验地里进行对比试验。他们精心管理,一个奇迹出现了!有一行棉种长势格外出奇:姿态挺拔,棉桃硕大,植株茂盛。庞居勤迅速捕捉了这个变异,并从最好的一株上采摘了五个大棉桃,进行繁殖,开展区域对比试验。结果,这个品种生长稳健,结铃性强,成熟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增产幅度大而稳。在水、肥、土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它比“岱字十五号”每亩增产25%以上。经过在黄河流域的对比试验,也证明是目前国内的一个最佳品种,并且创造了亩产皮棉263.5斤的高产纪录。它,就是今天的“鲁棉一号”!
为了尽快把实验的成果扩大到生产领域,庞居勤等同志改变过去只管选育良种,不管栽培技术的做法,继续用科学的手段,对“鲁棉一号”的生物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创造出一整套与该品种相适应的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报记者 何黄彪 本报通讯员 周长清(附图片)
“鲁棉一号”培育者庞居勤同志在实验室里进行棉花新品种的杂交试验。本报通讯员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