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林则徐传》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24
第5版()
专栏:书评

《林则徐传》述评
徐公义
一百多年来,林则徐的声名显赫中外,他的业迹为研究清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所关注。过去,人们虽然可以从中国近代史著作和电影上看到林则徐禁烟抗英的事迹,但却不能读到一本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编写的林则徐传记,对他一生的思想与活动有个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杨国桢著《林则徐传》,填补了这个空白。
林则徐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主要活动于鸦片战争时期。
任湖广总督以前,是他政治活动的前期,作者用了四章的篇幅,评述了他在河工、漕运、盐务、理财、救灾、除暴等方面的作为。从新疆赦还,是他政治活动的后期,作者用了两章的篇幅,介绍了他在鸦片战争后思想和活动的变化。作者在撰写《林则徐传》以前,曾翻阅了国内大量有关林则徐的文献资料,并对其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作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十余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在此基础上,作者将自己二十年的研究成果写成了这部专著,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从林则徐在京同当时主张改革时政的龚自珍、魏源等人的交游,说明了经世致用之学勃起的趋向和时尚;江浙任上,以精明干练的手腕,注重实际的作风,处理政务、漕务、赈务等事宜,坚持兴利除弊的改革,则是他开始施展经世抱负的时期。
过去有的同志认为,汉回大冲突,完全是清朝统治者阴谋挑拨的结果;林则徐在处理“汉回互斗”问题上提出的“但分良莠,不论汉回”政策,是一种瓦解人民反抗力量的政治圈套。对此,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汉回互斗”的性质问题作了重新探讨。作者认为:云南的各兄弟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曾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巩固作出过贡献。友好的交往和融合,是历史上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但是,由于历代封建王朝推行大汉族主义的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也曾经挫伤了兄弟民族之间的友好感情。云南出现的“汉回互斗”就是清政府推行大汉族主义民族政策的恶果。在“汉回互斗”中,既有回汉人民的反压迫斗争,也有清朝统治者和各族上层反动分子挑起的民族仇杀;“保山事件”就是当地汉族豪强地主勾结清朝官吏挑起的屠杀回民的事件。林则徐用武力镇压了这场血案的制造者和劫犯抗官的哨民,不能说是镇压人民起义。林则徐在处理“汉回互斗”问题上所采取的“但分良莠,不论汉回”政策,实际上是其“安贫保富”、“除暴安良”思想在回汉民族杂居地区的具体运用。林则徐认识到“民惟邦本”的重要性,采取了“以汉保回,以回保汉”的比较明智的办法。本书所引用的林则徐著述达二十多种,其中有不少是没有发表过的原件、稿本、影印本和抄本;中文史料一百三十余种,其中有一部分是没有发表过的原稿和抄本;外文史料近二十余种,其中有档案资料、当时人的记载和有关著作等。这些史料的发掘和使用,在读者面前展现出鸦片战争时期历史画卷中一些几被淹没的史实和情节,使作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书末所附的年表和书目,对于史学界进一步研究林则徐,也提供了不少的方便。
当然,这部传记也有不足之处。如对林则徐在河工水利方面的重要理论著作《畿辅水利议》缺乏深入的探究;叙述英国鸦片贩子集团和纺织工业资本家集团如何积极推动其政府进行侵华战争准备的背景部分,显得过多;个别章节的内容稍嫌庞杂,等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