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京剧奇葩——为《徐九经升官记》的成就而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24
第8版()
专栏:剧评

京剧奇葩
——为《徐九经升官记》的成就而作
吴祖光
朝廷上两家文武大臣发生了一场夺媳之争。一边是皇上亲兄弟并肩王,一边是战功赫赫的安国侯,龙争虎斗,剑拔弩张;朝中执法官吏,无论是大理寺、都察院、刑部大臣、吏部天官,谁也不敢过问此案,个个心惊胆战,望风而逃。并肩王震怒之下,想起了玉田县令徐九经,将他平地擢升为大理寺正卿审理本案。
这个小小七品知县蒙受宠遇原因有二:一是徐九经来历不凡,九年以前两榜夺魁,本应钦点状元,却因相貌奇丑竟被逐出金殿。二是当年被黜乃是安国侯奏本所致,有此旧怨,审案时必然有利于并肩王一家。
但是徐九经了解真实情况之后,发现受害者竟是当年仇人安国侯之子;而这时并肩王差人送来剧毒之药鹤顶红,威胁说,如违王命,徐要仰药自尽。怎么办?
以上是湖北省京剧团新编剧本《徐九经升官记》的主要情节。半个多月以前,我收到这个剧本的时候,由于手边积压了大量的工作,实在没有阅读的时间。但是听说这个剧本取材于前辈相声演员刘宝瑞先生的相声单口小段,又听说两位作者都是剧团的青年演员,就使我翻开了剧本的头一页。我立即被它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精心的结构,充满机智幽默的对话和唱词,鲜明的人物性格所吸引住了。全剧着力刻画了封建制度的阴毒黑暗,而出之以嘻笑怒骂。我看到的新编戏曲剧本不多,但我认为,这个剧本无论在写作技巧、人物塑造、文学性、思想深度看来,它的成就都是难得的。本月10日又看到在北京的首场演出,看到全场观众的始终活跃的情况,说明了在演出方面也是十分成功的。
剧中主要人物徐九经以丑角应工,唱、做、念极为繁重,演员朱世慧同志的表演突破陈规,别辟新径,有非常出色的成就;最为难得的是他所扮演的这个人物脱离了许多丑角常常难以避免的庸俗之气,看来教人耳目俱新。仅举一端,就足见其佳了。剧中有一段长达三十多句以“官”字为韵尾的四平调,唱来声情并茂,几乎句句博得满场的笑声和喝彩。丑角唱这么多,唱出这样的效果,这无疑在戏曲史上也是空前的。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
《徐九经升官记》所取得的成就,首先是剧本的成就。除去结构的谨严绵密之外,剧情、人物、对话、唱词常常洋溢着一种哲理的光泽,这是一部可属第一流的剧本。这使我想起京剧这个剧种的一种特殊情况:这个我国的最大剧种,传统的遗产十分丰富,拥有如《四进士》、《打渔杀家》、《审头刺汤》、《玉堂春》等等无以数计的优秀剧本,然而所有的传统剧本都没有作者的名字;相反远在这之前的元代的杂剧、明清传奇却大都是有作者署名的;可能这是民间艺人京剧演员集体智慧的表现而又不愿留名的结果。现在这个精彩的《徐九经升官记》却又是京剧演员的创作,鉴于这个剧本所获致的成就,我愿意用金子的颜色写下这两位有前途的业余作者的名字:郭大宇和彭志淦,以及导演余笑予。我和千万观众一起感谢他们,希望他们不断精进,写出更多的好剧本。
剧团领导一再对我说:“不要太过夸奖他们,免得年青人骄傲。”我要说:正因为他们是年青人,所以更应当夸奖他们。年青人作出成绩乃是我们这样垂垂老矣的一代最大的愿望和快乐。而且我坚信,能写出这样好剧本的人,决不会是骄傲自大的人;因为聪明人都知道,骄傲意味着什么?应当用最大的热情欢迎他们,鼓励他们;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不要吝惜这一点奖励。
曾经认为京剧将会“消亡”的一些同志,我希望他们来看看《徐九经升官记》的剧本和演出。我相信他们将会从中得到鼓舞,增强信心,认识到上述说法只是杞人之忧。京剧不仅不会消亡,而且必将兴旺、昌盛,放射更加夺目的光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