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兰考城赶集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25
第2版()
专栏:河南通讯

兰考城赶集记
4月5日早上,去兰考县城的大路小路上满是人。这天城里逢大集,成千上万的人进城赶集来了。
集市设在县城的西北角。卖布匹服装和日用百货的占几条街,街上挤满人,车辆不能走。接下来是农具市、家具市、粮市、猪市、羊市、牛马市和木材市。在这些市场中间,几十家临时搭起来的饭棚、饭摊,用本地风味的炸油馍、胡辣汤招待顾客。人们在市场里挤一圈,得三个多小时。
兰考县是河南有名的穷地方。多少年来,兰考总有不少人到处逃荒。可是这两年,兰考开始翻身了,开始卖余粮了。在集市上看看听听,真叫人高兴。一位农村姑娘一看二十几元一件的紫红色弹力呢上衣,尺寸合适,大大方方地说:“俺买,包起来吧!”九十多元一辆的架子车,社员们一见就要。在拴着上千头牛马驴骡的大牲口市上,一头三岁的小母牛要价420元。有位老农民仔细看过这头牛,伸出四个指头说:“去掉零头,给你这个数!”卖主也痛快,说:“中,听您老哥一句话!”那老农民付过现款,很“神气”地牵着牛挤出市场。
卖铁木农具的地方,更是挤得水泄不通。农具厂制造的铁叉、镰刀,附近铁匠铺新打的镢头、锄头、一齐摆出来让人挑选。在一片敲打铁器声中,大批农具被人们买走。兰考县委的干部说:前些年,干活大呼隆,谁操心搞农具?如今实行责任制,人们积极得很,不用生产队长开口,都要用最好的农具把自己“武装”起来。
社员们这样大方地花钱,钱从哪里来?“文化大革命”时期,兰考农民平均每年收入40元,有的扣掉买返销粮的钱,到年底只分几个硬币,有的还倒欠队上几块钱。去年,兰考农民平均收入八十多元,跟别处比,不算多。今年春节,是兰考解放后过得最阔气的春节,家家买肉买鱼添新衣,花了不少钱。再加上全县盖起的六万多间新瓦房,又花掉大批钱。去年那八十多元钱还能剩多少呢?
等你看看猪市、羊市、牛马市,你就会看到,活钱还在不断往农民手里跑。卖一头小猪,10元,卖一只绵羊,60元,一头毛驴值200元,一头骡子值800元。走进木材市,更叫人吃惊。象足球场那么大一片空地上,架起来的,堆起来的,满是木料。一个生长五年的泡桐主干卖40元,一个生长七年的泡桐主干卖70元。有一个直径一尺、长六米的泡桐木,是长了十年的,标价130元。我坐到木料堆上同社员们谈起来,他们说:栽一棵泡桐,平均一年给你长十元钱,等于你到人民银行存300元的利息!一位老社员补充说:“泡桐越大越值钱。你到俺们张庄大队去看看,焦裕禄书记亲手栽的那一棵,到现在十九年,两个人拉起手才抱得住,大家说这棵树值一千多元。这棵树当然不卖,留着纪念俺们焦书记哩!”兰考有多少泡桐树?前几年集体栽的是300万棵,全县平均每人六棵。社员房前屋后栽的,每家都有二十几棵,平均每人三四棵。这么多泡桐树站在兰考,挡住黄河边的风沙,保护着100万亩庄稼,棵棵还都是“摇钱树”!
我在集市上同乡亲们交谈,一谈到责任制,谈到党的政策,受尽苦难的兰考人都喜笑颜开。党的政策给人们带来这么多的财富,带来这么好的光景!这使我想起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杰同志前几天说的:“现在河南许多地方的农民是‘吃不愁,喝不愁,两眼盯着百货楼!’”不只是盯着日用小百货。刚才在集市上听说,兰考乡下已经有些社员买了电视机,还有几家人凑钱买手扶拖拉机的,买柴油机的。由穷变富的农民,正在两眼盯着整个工业和商业呢! 本报记者 马鹤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