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厂制场改”何日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26
第3版()
专栏:

“厂制场改”何日了?
在垦区,一些国产农机具运到后,经常需要经过农场改装才能投入使用。对此,人们称之为“厂制场改”。
现在拨给垦区的一些农机具,有的结构性能不佳;有的不适应当地的耕作条件;有的机型陈旧,不能适应增产需要。为此,农(牧)场每年都要花很多力量改装农机具。如增施肥料,精密播种,中耕追肥和深松土壤等增产措施已推行多年,但工厂生产的农机具还没有完善这些项目的部件。牵引式康拜因的效率低,收获损失率高,防陷能力差,行走轮辐条易活动,往往造成大轮变形,影响生产。农场只好捏着鼻子又接又焊,不改装加固就没法使用。
农场同志们迫切希望农机具制造厂深入了解用户需要,不要把过时的产品塞给使用单位。事实上,有些产品改一下并不困难。拿GT—4·9收割机来说,当年定型出厂时,只有收割亩产200斤的能力,如今科学种田,亩产逐年提高,有的亩产达到300—400斤,原来的设计就不适应了;如果制造时把设计稍加改进,性能便可大大改善。
由于农场工业生产条件不如农机制造厂,改装的弊病很多。就轮式拖拉机而言,出厂时不带驾驶楼,黑龙江垦区农场冬季作业长,就不愿买;买回来只得自己造驾驶楼,五花八门,很不安全。垦区职工呼吁尽早结束这种“厂制场改”的局面。
黑龙江日报社 袁凤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