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杂感三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4-28
第8版()
专栏:

杂感三则
江霞

据说,瘦人多得肺病。而且,有统计数字为证。然而,决不能由此就得出结论说:瘦人必得肺病。这是很清楚的。——概率,并不等于必然性,并不等于规律。虽然,概率对于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人称:满腹牢骚的常有奇才。很新奇!此种例子,古今中外,很能举出一些。能不能因此就说这是科学的论断呢?能不能因此来个逆推理,认为要有“奇才”也得来点“牢骚”呢?
研究一下逻辑学,大抵就会清楚的。
我们尊重科学,却不能惑于新奇,迷于时髦,困于似是而非,要分辨什么是真正的科学,什么是类似科学的半科学或非科学。切不可被一些好象是科学(术语连篇),实际上不科学的论断(偶然现象而已)唬住了。

金子是闪光的,但并非一切闪光的都是金子。这句外国谚语,有道理。
历史上,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思想家,既然成为一个思想家,几乎无不留下一些闪光的漂亮的警句、名言和炼语。这些,从语言表达思想的艺术上说,确实很精采,吸引人,或说光彩夺目。但是,这类佳句,并非全部都是真理。
真理的特点,在于正确地深刻地反映客观实际、客观规律,而不在于语言表达上的漂亮、精巧或华丽。平凡的真理,朴素的真理,决不可以低估。虽然,明朗、简练、有光彩的表达,常常也是真理性论断的应有形式。
不明于此,抓不住实质,划不清界限,鱼目往往就能混珠。
讲歪理的,作蛊惑性宣传的,谈古说今、旁征博引之中,常有许多虽然闪光却并非黄金的警句等等。并不是真知灼见,也能博得掌声,“俘虏”一些听众;这些听众不少是由于被表达形式的闪光耀花了眼,削弱了判别是非的能力,没有认真想一想:这些,是否真有道理。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
“知识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
事实就是这样。“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意义重大。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喜悦和痛苦,都反复地作出了证明。
方法论是重要的。如培根所说,是照路的灯笼。
然而,方法论决不能代替切实、刻苦的功夫。真功夫加好方法,成效大,进展快。抛开功夫一味讲方法,弄得不好,就成为调皮的、虚伪的、取巧的法门。靠所谓“抓机会”、“爆冷门”、“出名计”、“成才要诀”,要真正在学问上、在事实上做出成绩,恐怕难。
有六字君听取:
为人民,练真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