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从梅莱山之战看民柬抗越斗争的进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02
第6版()
专栏:述评

  从梅莱山之战看民柬抗越斗争的进展
  新华社记者 杨木
在1980年11月—1981年4月的旱季里,民主柬埔寨国民军在全国几个主要战场上取得了重大胜利。其中,基本扫清梅莱山地区之敌的胜利较有代表性。它反映民柬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说明侵柬越军日益走下坡路,显示人心的向背。
梅莱山是豆蔻山脉的起点,位于柬埔寨西北部、从离柬泰边界五公里处东西逶迤而行,长6公里,宽2.5公里,它的最高峰是朗山,海拔三百多米。山虽不高,但林密路险,高峰陡峭,易守难攻。梅莱山扼502号公路之要冲,与马亨山对峙,是战略要地。从地理讲,梅莱山山区面积只有15平方公里。按照民柬军事区域的划分,则梅莱山地区北起波贝、尼密,沿502号公路向南延伸56公里,东西宽度8至20公里。1979年越军入侵柬埔寨以来,这个地区一直是民柬部队与越军激烈争夺的战场。
去年9月以前,我们两度访问梅莱山山区。当时,梅莱山地区尚有14个据点在敌人手中,受民柬稳固控制的只有沿柬泰边境南行、长35公里、宽8、9公里的地带,在敌人据点周围则为民柬游击战地区。
可是,从去年12月31日起的47天内,民柬国民军拔除了包括朗山、马亨山、奥斯罗劳桥、奥斯罗劳直升飞机场在内的九个据点,尚有靠近五号公路的五个据点待解放,从而基本扫清了梅莱山地区之敌。
4月下旬,我们沿着新解放的据点巡礼时,目睹越军的溃败遗迹,对国民军在旱季中的胜利有较切实的了解。民柬部队的这些胜利说明什么呢?
(一)国民军战术水平提高。国民军曾以优势兵力打尼密村等据点,但屡攻不克。以小组方式袭击运动中之敌是杀伤敌人的有效办法,但也难以拔除敌人据点。在47天中,国民军在游击战的基础上集中兵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攻克了敌人的九个据点,歼灭守敌四百多人,缴获了敌人储存的大量武器弹药,除靠近五号公路的十余公里地段外,整个梅莱山地区已全部解放。这是1979年以来民柬在梅莱山地区取得的最大胜利。据民柬驻军某师师长索披布介绍,这次旱季战斗共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去年12月31日先打下扼502号公路咽喉的奥斯罗劳桥,接着又扫清桥东北沿公路的另五个据点,切断了越军从五号公路至拜林的陆上运兵和补给线。第二步,2月10日攻克了越军盘踞了一年半的梅莱山最高峰——朗山,消除了敌军在本地区制高点的威胁,彻底孤立奥斯罗劳飞机场之敌。第三步,2月16日攻下有1,000名守敌的飞机场并拔除马亨山据点。
在本地区,民柬部队现在有能力全歼一个排的守敌,重创一个连,击溃一个营或团的守敌。由于敌我力量均衡,因此,国民军在攻打敌军据点时,一般是用相当于或略多于敌方的兵力三面进击,迫击炮或大炮配合,尽量杀伤敌人并留一条出路让其逃命。打飞机场时,则利用敌人彻底孤立、无心恋战的心理,以少胜多。
(二)越军士气低落。本地区守敌二年来士气变化甚大:从猖狂活动到日夜龟缩于据点,不敢妄动。民柬部队最近在攻打一个据点时,一名越军在据点里写了一张条子抛出来给国民军,上面写道:“请你们开火激烈些,时间长些,这样,我们才有理由撤退。”
(三)人心向背日益明显。打朗山时,梅莱山区群众支前格外踊跃,仅二号村,就出动三、四千人次。除残废者外,倾村上前线。近半年来,本地区参军者达1,200人。数以千计的群众从敌占区域其他地方迁来定居。国民军在梅莱山地区的军事胜利,使民柬管辖区得到扩大,生产得到发展。越军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固然存在,但侵略者走下坡路的趋势却是不可逆转的。
(新华社民主柬埔寨梅莱山5月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