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时时刻刻想着农民兄弟——由《新村》丛刊出版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02
第8版()
专栏:

  时时刻刻想着农民兄弟
  ——由《新村》丛刊出版谈起
  金涛
吉林人民出版社办了一件值得称道的好事:最近他们创办了一种面向农村、对象是农村青年和社员群众的综合性通俗刊物——《新村》丛刊。
当我翻开《新村》的创刊号时,我的思绪不由地飞到祖国的西南边疆——云南的西双版纳。去年秋天,我曾经在那里逗留过一些时日。记得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我和几个傣族青年围着火塘一起谈心,他们谈起丰收的喜悦,落实农村政策后带来的可喜变化,也谈到书籍的短缺和精神食粮的贫乏。他们都读过初中或高中,现在是寨子里的主要劳动力。可是在这个偏僻的村寨,不用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就连买本杂志和书籍也很难。一到晚上,这些生龙活虎的小伙子和姑娘们闲得难受。他们言谈之中流露的渴求知识、渴求文化的迫切心情,至今我仍然历历在目。后来我在允景洪、勐遮等地,到新华书店看了看,的确,这几年出版物多起来了,新创办的刊物如雨后春笋,但大多是给城里人看的,真正适合农民兄弟口味的精神食粮委实太少。
《新村》丛刊的出版,着实叫人高兴。一打开目录,可以看出编辑的心里是装着八亿农民兄弟的。这里面,有宣传党的农村政策的杂谈,有指导农村青年自学成才的小讲台,有琳琅满目的文化知识园地和科学知识园地,有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文艺园地、生活园地和游艺娱乐园地。这个小刊物,通俗易懂,很适合农村青年和社员群众的口味。
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八亿农民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广阔天地,不仅仅需要拖拉机、化肥、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也同样需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书籍杂志、电影戏剧。在某种意义上说,后者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并不亚于前者。
时刻想着在农村战天斗地的八亿农民兄弟吧,把精神食粮的货郎担送到那里去!这就是我从《新村》丛刊的出版所想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