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他们的名字刻在哪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05
第3版()
专栏:体育之角

  他们的名字刻在哪里?
4月30日傍晚,一架银白色的大型客机徐徐降落在首都机场,中国乒乓球队的健儿满载荣誉归来。摄影记者、电台记者的镜头、录音话筒抢先对准这些世界冠军和七只银光闪闪的奖杯。在这欢乐的时刻,我们的冠军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些留在国内的无名英雄们来了没有。
他们来了,他们中的许多人就挤在欢迎的人群中,向着战友们频频挥手致意,望着奖杯露出欣慰的笑容,因为奖杯中也盛着他们的一份心血和汗水。他们的名字对于读者来说,是那样生疏,但是,在中国乒乓球队里谁能忘记他们的贡献呢?
温加力,一个纯朴热情的小伙子,来自黑龙江省乒乓球队。他已经连续两届在世界比赛前的集训中,陪同女队员训练了。他手执横拍,两面拉弧圈,打法有点象瑞典著名女将赫尔曼。他在队里不仅仅是陪练员,还几乎把乒乓球队大大小小的杂事都包了下来:领服装,出墙报,做记录,买车票;出国队员的家属从外地来队,他负责安顿好住宿。小温说得好:“怎么能让主力队员为这些小事分心,影响训练呢?我个人忙一些没啥,祖国的荣誉事关重大。”
今年30岁的广西乒乓球队老将伍清伟,本来准备挂拍引退了,当听到国家女队需要自己担任陪练时,他二话没说,就风尘仆仆地赶到北京,投入了集训。他模仿苏联运动员波波娃及南朝鲜队李寿子等的打法,为年轻的中国女选手们扮演“假想敌”。
集训期间,类似伍清伟这样的“假想敌”还可以举出不少。比如,扮演前世界冠军朴英顺的辽宁男队主力韩华,扮演削球名将李松淑的山西运动员李根生。还有象黄统生、成应华这样一些国内拉弧圈球名将,经常两人陪一名男队主力练习,以加大训练难度,增强对付弧圈球的能力。从六十年代开始,中国乒乓球队就有一批无名英雄,甘当通向世界高峰的铺路石,这已经成为一个好传统了。
运动员谁个不想在有限的运动生命中打出成绩,登上领奖台呢?开始,有些人心里不免有些想法:会不会影响自己技术的提高?会不会被人瞧不起?什么叫光荣?不能当世界冠军就脸上无光吗?在集训期间,他们听了老一代运动员中许多无名英雄的事迹,读到全国各地群众寄给中国乒乓球队的信,深受教育和感动,认识到,当一名陪练队员,为祖国的荣誉而贡献自己的一分光和热,是光荣的。有人曾问温加力:你们这样卖力气帮主力队员练球,他们当了世界冠军,还不分给你们一些奖金?温加力回答说:“第一,我们的主力队员是为了祖国的荣誉去争世界冠军,不是为了奖金。第二,他们拿了世界冠军,一元钱奖金也没有。第三,我们陪他们练也不是为了奖金。”事实就是这样,温加力两次来国家队陪练,没有拿过一元钱的奖金,也没有出过一次国。用金钱的观点是无法理解乒乓健儿的精神境界的。这一点在许多西方国家是很难做到的,他们的运动员很少有人愿意“牺牲”自己,甘当“人梯”。
还有人说,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做几个机器人陪练不好吗?不错,我国的体育科研人员正在研制各种各样的先进训练设备,其中包括乒乓球发射机。但是,乒乓球比赛不仅是技术的较量,也是意志品质和战斗作风的检验,而机器人在这方面是无能为力的。有一次,扮演朴英顺的韩华和女队小将刘扬打训练比赛,韩华回过去的球又刁又转,小刘怎么也接不好,气得乱摔球。韩华和在场的温加力走了过去,亲切地说:“小刘,你不该这样乱打啊,你想一想,如果在世界锦标赛上碰到朴英顺也打这种球,怎么办?”他们帮助小刘具体地分析了打不上的原因。小刘十分感动,虚心接受了他们的批评。
当这些陪练队员看到战友们手捧着银光闪闪的奖杯凯旋而归,他们心里是多么高兴啊!他们的名字虽然没有象世界冠军那样镌刻在奖杯上,却深深地刻在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史册上,刻在人们的心上。新闻研究生 刘小明(附图片)
  乒坛名将郭跃华正手拉弧圈球的雄姿。
孙文志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