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缓和物质化”的今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05
第7版()
专栏:述评

  “缓和物质化”的今昔
  新华社记者 王崇杰
莫斯科最近在它的“和平攻势”中再次打出“缓和物质化”的旗号,呼吁西方国家同苏联广泛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和科技合作,宣传这能“加深缓和”,对西方有利。
与此同时,苏联一批批官员纷纷向西方国家展开活动,多方寻求合作伙伴,招揽生意,吸收贷款和投资。
人们还记得,早在十年前,“缓和物质化”的思想就已是苏联整个“缓和”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莫斯科采取的策略是:在“缓和”气氛下,挑拨加深和利用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通过经济途径扩大苏联对西方的影响,尽力捞取经济实惠来增加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当时西方财界和政界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同苏联发展经济贸易关系除经济上有利可图以外,还可以通过提供优惠贷款、先进技术和廉价粮食使苏联尝到甜头,从而遏制其扩充军备和对外扩张的势头。
由于苏联和西方国家各有各的打算,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科技往来在七十年代有了迅速的发展。以外贸为例,据苏联官方的统计材料,苏联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额1970年总共是47亿卢布,1980年达到315亿卢布,十年间增长五倍半以上。在这十年期间,苏联西德之间的贸易额提高了十倍多,达到58亿卢布;苏美贸易额提高八倍多,达到15亿卢布。
七十年代这种“缓和物质化”到底带来了什么呢?真的是带来了紧张局势的缓和吗?事实的回答是否定的。
从苏联方面来看:——它唱着“缓和物质化”的高调,从西方捞到大量贷款、先进技术设备和粮食等。这些西方的资金和技术设备不仅直接用于发展军事力量的目的,而且用来兴建许多重要的经济项目,从而弥补了苏联畸形经济的不足。这对背负扩军备战沉重包袱的苏联经济实际上是起了输血的作用。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苏联扩军备战的速度进一步加快,规模比以前更大。东西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出现了对苏联有利的变化。在莫斯科推行“缓和物质化”的重点地区欧洲,苏联不论是在常规武器还是在导弹核武器方面都占了优势。这是实实在在的扩军备战“物质化”,根本不是什么“缓和物质化”。
——与此同时,苏联对外扩张活动不仅丝毫没有收敛,反而从插手安哥拉、非洲之角、印度支那直到出兵阿富汗,势头越来越猛。特别是苏联南下阿富汗、逼近波斯湾,威胁被称为西方“生命线”的石油通道,在国际上引起强烈震动。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军事上和外交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对付苏联的严重挑战;不少国家还收缩了同苏联的经济、贸易和科技联系,对粮食和其它一些物资实行禁运等。这对苏联经济不能不说是一个打击。但同时应当说,由于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矛盾不少、步调不一,禁运的效果是有限的。尽管苏美贸易额“下降将近50%”,苏英贸易额“下降了”,苏日贸易“停滞不前”,但苏联与西德、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贸易额却有较大增长。
今天,莫斯科在新的“和平攻势”中又大肆宣扬和推行所谓“缓和物质化”,西方各国的反应又是各种各样的。这是应当引起人们注意和思考的。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回顾一下七十年代苏联运用的策略手法和“缓和物质化”所造成的后果,人们是不难作出必要结论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