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乘车去兰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05
第8版()
专栏:

  乘车去兰考
  马鹤青
清明节前一天,我一大早就赶到开封市长途汽车站,买开往兰考的车票。我是头一次去兰考,但是这个地方我是很早就知道的。
四十多年前,我还当小孩的时候,就见过许多兰考人。每年秋收以后,兰考人把收下的一点粮食留给不能出门的老人过冬,壮年人挑起两个荆条筐子,带上妻儿出门要饭。我们南阳地区算是富一点,兰考人去的多。有些身强力壮或是有点手艺的,就到我们镇上的地主家打短工,也有的在镇门口拉胡琴卖唱。妇女孩子们只能拿条打狗棍挨门乞讨。“大叔大婶们,行行好吧,可怜可怜俺这孩子吧!”她们那睁得很大的眼睛,那哀伤的豫东乡音,我至今还想得起来。
后来,许多年没有听到兰考的消息。1966年的早春,读到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的故事,我曾流下眼泪。解放这么多年,兰考人还在要饭呵!来了个带头治穷的好书记,兰考人刚见到好日子,42岁的书记竟与世长辞!难道几十万兰考人都是苦命?
在“史无前例”的那些年,有个自称是焦裕禄“亲密战友”的人在兰考称霸。听河南来人说:“兰考现在吹成‘大寨县’了,不过老百姓照旧要饭!”
去冬今春,不断传来兰考大变样的消息。兰考真的变了吗?
登上去兰考的汽车,车上人不多,四十几个座位空着一半。坐车的人都是兰考口音,象是都认识,互相打招呼,互相取笑。坐在司机背后的一个中年人把另一个乘客的手提包夺过来说:“老兄,你腰里有钱了,也舍得进开封城买点好东西?”他拉开提包一看大声嚷道:“好家伙,明天清明节,这老兄买一副过春节的对联!过时货,处理品,你老兄真会过日子!”
老兄笑着说:“不是哩,不是哩!家里盖起三间房子,新门新窗,不贴上红纸对联,缺点喜气。前天来开封,特意买两张红纸,托人新写的。咋是处理品?”大家叫拿出来看,那老兄喜滋滋地双手举起对联。
上联:“分配兑现家家户户气象新”,下联:“政策落实男男女女干劲高”。横批:“民富国强”。
我插进来问那老兄:“这是谁编的?”老兄回答说:“不知道。反正俺兰考到处贴这副对联!”
“你盖三间瓦房花多少钱?”
老兄不直接回答。他绕着弯子说:“俺要了半辈子饭,哪盖过房子?1979年日子好一点,1980年又好一点,看别人盖房子,动了心,攒下点东西。攒齐了,找人帮忙,半个月盖成了。穷办法,乡下人能有多少钱?”
“说得轻巧,吃根灯草!”刚才跟老兄开玩笑的人又嚷起来:“你腰里没有1,500元,盖不起三间大瓦房!咋着,怕露富?没人找你借钱!”
一个要了半辈子饭的人,两年工夫拿出一千多元盖新房,这样的事过去有过吗?后来听说,这两年兰考有两万多户盖起六万多间新房。这在兰考,才真叫“史无前例”呢。
这时候,有位衣帽整齐的老人上车,坐到我的身边。他手里拿着几把拉胡琴的弓子。我问:“多少钱一把?”
老人说:“三块多钱一把,便宜。如今社员们又想看戏,要把公社的业余豫剧团办起来,还叫我出来拉胡琴。我说,不中啦,上岁数啦,大家不依,给我钱,先叫我出来买乐器。”老人越说越高兴。我望着他那满脸皱纹,听着他那熟悉的口音,忽然想到:他,是不是在我们镇上卖过唱呢?
九点钟,车上的人还不满。司机说:“没人了。这责任制真行,还没过清明节,人们都下地干活,真负责,都成‘负责同志’了。现在谁没急事还往外跑?走吧。”
车出开封东关,一条油光光的公路直通兰考。公路两边是墨绿的麦田和金黄的油菜花,茂盛的泡桐和白杨把各村的新房子遮住一半。一个半小时后,车到兰考。正要进城,汽车忽然停下。原来有几十辆大汽车、大马车和挂拖车的拖拉机挤在街口,谁也走不动。司机按了半天喇叭,只好叹口气,掏出香烟。我问他:“怎么这么多车?”
“都是拉粮食的。”
“兰考粮食还不够?”
“不是哩。”司机向我解释:“你看,往那边走的是兰考往外运的玉米,还有大豆。往这边来的,是我们用大豆到南方换回的大米。兰考人现在胃口高了,光吃白面还不中,要吃大米呢!”
啊,我面前早已不是四十多年前的兰考,也不是四年前的兰考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