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把整顿放在应有的地位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06
第5版()
专栏:

  把整顿放在应有的地位上
  周叔莲 吴敬琏
整顿是八字方针的一个重要内容。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结合调整与改革对企业进行了整顿,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现在整顿的任务还很艰巨。目前,有一些企业的领导班子、经营思想、经营作风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通过整顿加以解决。当前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整顿放在应有的地位上,使之和调整、改革相适应,保证八字方针的全面贯彻。
整顿是现行管理体制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有的同志认为,现在抓调整和改革就行了,抓不抓整顿无关大局。事实上,整顿和调整、改革是互相依存的。调整是中心,不调整就不能使国民经济全局由被动变为主动。整顿是基础,不搞好整顿工作,调整和改革就没有可靠的基础。两年来的事实也充分说明,整顿工作不抓紧,调整任务也难以顺利完成。
首先,从压缩基本建设看。虽然过去两年我们一直强调压缩基本建设规模,但基本建设规模不仅没有缩小,而且继续扩大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一个重要原因是整顿不力。例如不少基本建设项目的确定违背了基本建设程序;有的项目没有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是在资金、原材料和燃料动力不落实的情况下决定的;有的项目是领导、首长任意批条确定的。这些并非不可避免的缺点与错误,如果抓紧整顿工作,情况会好得多。
其次,从克服盲目生产看。这两年加工工业企业有增加的趋势。但为数不少的工业企业是违背国家计划盲目发展起来的。如有的棉区不按计划调拨棉花,有的烟草产区不按计划调拨烟草,它们任意搞小棉纺厂、小烟厂,以小挤大,以落后挤先进,妨碍工业调整。可见,为克服盲目生产,也需要加强整顿。
再次,从企业的改组和联合看。按经济合理和专业化协作原则对现有企业进行改组和联合,是调整经济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组成部分。但这项工作也遇到一些阻力。如有的企业从本位主义出发不愿改组和联合。有的企业愿意改组和联合,但上级领导部门不同意。这种把全民所有制分割为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问题,也要通过整顿加以解决。
最后,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稳定物价看。去年国营工业企业的生产是增加的,利润也是增加的,但上交利润却减少了,原因之一,是有些地区、部门和企业扣交利润和税收。这种做法是完全违背财经纪律的。稳定物价是当前群众普遍的迫切要求,也是国家的既定方针,但有些企业仍然违背国家规定,擅自提高物价。此外,有的企业还巧立名目,滥发奖金和补贴等等。这些也都需要通过整顿加以切实解决。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有其固有的运行机制,只有在这种机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时,经济才能正常运行。我国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基本上还是原先实行的行政集权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正常运行要靠行政领导机关的推动、指令性计划的贯彻和一套有效的行政措施。现在我们正在着手进行体制改革,但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这种行政集权的管理体制仍将是基本的制度。我们必须考虑到体制中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利用新的机制来发挥现行体制的积极作用,但也不能忽视原有机制的作用,并且在这种机制受到损害时,必须通过整顿等措施使它恢复和健全起来,以保证现行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
过去的历史也表明,整顿工作对于经济管理体制的正常运行是极端重要的。“一五”时期,我国有高度权威的行政领导机关,我们的经济计划也比较正确,同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贯彻计划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经济体制运行得正常,保证了经济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后来计划和决策发生了严重的错误,加上其他错误,破坏了经济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终于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三年调整时期是在行政集权体制下贯彻执行八字方针的,由于反对了分散主义的倾向,强调了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凭借着领导机关很高的权威,一整套强有力的调整和整顿措施贯彻得比较顺利,经济恢复发展得也比较快。十年动乱中,现行经济体制的机制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制度紊乱,纪律松弛,领导机关的权威受到了损害,计划和决策又发生了严重的错误,行政手段起了破坏经济发展的作用。粉碎“四人帮”以后,情况有所好转,但至今这种管理体制还没有象“一五”时期那样正常地运行起来,尤其是由于财经纪律松弛,党和政府的权威受到了损害。因此,集权经济管理体制的消极作用十分显著,而它的积极作用却难以充分发挥。当前要使现行经济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除了根据需要和可能进行必要的改革外,关键在于通过整顿,恢复和健全它的运行机制,使其正常地有效地运转。
整顿是进一步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基础
“不改革,整顿也没有用。”这也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说法。但是,这种说法也是有片面性的。我国现行经济管理体制有很多缺陷,必须改革,我们也正在进行改革,而且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一步改革,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根本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涉及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是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的。搞好企业和国民经济其他方面的整顿,就是进一步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必要条件。通过整顿,建设好企业及其领导部门的领导班子,提高干部和职工的政治思想水平、文化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健全经营管理制度,严肃财政经济纪律,才能促进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以整顿领导班子来说,现在有些企业的领导干部不懂生产技术,不会经营管理。企业中存在的种种违法乱纪现象,也往往同领导班子不健全有关。如果不通过整顿改变这种情况,体制改革难以顺利进行,改革了,也达不到应有的目的,相反会产生某些消极作用。
以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来说,这也是进一步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目的,是发挥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果不能贯彻执行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又怎么能顺利进行体制改革呢?通过整顿,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水平,才能保证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以改进经营管理来说,我们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方向是企业实行自负盈亏,这就要求企业不仅会管理,而且会经营。而现在很多企业连起码的管理工作也没有做好,基础工作很不扎实,原始记录、统计、计量、检验、图纸、工艺、定额等等工作都亟待整顿加强。不少企业还没有恢复和建立起健全的经济核算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普遍实行自负盈亏?
我们还应当看到,我国的经济改革正在起步,现行管理体制已经包含某些以发挥企业自主权为核心的新因素。要使这些新因素发挥积极的作用,也必须有一套制度来保证它们的正常运行,使企业自主权的发挥符合于社会的利益,微观经济活动的活跃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而我们是在十年动乱中经济秩序和财经纪律受到严重破坏的基础上着手进行经济改革的,整顿组织和严肃纪律,明确规定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并严格地加以执行,就尤其必要。否则,好的措施也会带来不好的结果。这只会增加干部和群众对改革的疑虑,对进一步改革是十分不利的。
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加了企业的上级领导部门的责任,要求它们进一步提高宏观决策、宏观指导的领导水平。例如如何把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更好地结合起来,既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又克服其盲目性、自发性,就是摆在这些领导部门面前的迫切任务。可见,通过整顿提高领导部门的水平,也是进一步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
抓好整顿工作,提高经济效果
我们都记得,在六十年代那次调整中,切实整顿了企业管理工作,在工业中贯彻了“七十条”,从“五定”着手,严格实行责任制和经济核算,很快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果。国营工业企业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润,1962年为8.5元,1965年提高为20.9元,1966年提高为24.2元。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润和税金,1962年为15.1元,1965年提高为29.8元,1966年提高为34.5元。这个经验,很值得我们重视。
为了提高微观和宏观的经济效果,除进一步抓好企业整顿、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外,还要解决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的整顿问题。这方面的迫切任务,是要整顿各级行政领导机关,建立明确的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领导机关决策正确,能够制订出有科学根据的计划;全面整顿财经纪律,维护纪律的严肃性;继续采用那些必要的、行之有效的行政措施和行政手段,把它们和经济措施、经济手段正确地结合起来。总之,计划工作、基本建设和其他财经工作,都有需要整顿的地方。应该看到,只有逐步做到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井然有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济活动才能顺利地有效地进行。
我们一定要在贯彻八字方针中提高经济效果,走出一条主要依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来扩大社会生产的新路子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