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建议改革奖励制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10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建议改革奖励制度
编者按 我们把袁贵同志的来信寄给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龙岩机械厂征求意见。他们寄回了答复信。两信意见不一致,现一并发表于下。
袁贵同志指出:“奖金逐年增加,而创造的价值却逐年减少”,说明“奖励制度还不完善,还有不合理的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改革,进一步完善”。我们认为袁贵同志的意见是有道理的。当然,一个工厂生产任务变了,新了,难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使奖金发得更合理,确实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为国家算大账,要发挥奖金鼓励先进的作用,坚决制止滥发奖金,不利生产的错误作法。至于奖励制度如何改革,袁贵同志来信中提出的设想只是“一家言”,可供有关部门参考。袁贵同志的来信
自1978年实行奖励到1980年底止的三年中,我厂发放奖金的情况是:1978年每人平均得奖金15元,1979年103元,1980年130元。而给国家创造的价值是:1978年每人平均6,884元,1979年4,134元,1980年3,502元。奖金逐年增加,而创造的价值却逐年减少。
开始试行奖励时,每月发奖金三四元,大家就觉得不错;后来三四元不起作用了,增加到五六元;五六元也不起作用了,现在是每月十几元。胃口越来越大,可是生产任务并不是越来越重。这说明,奖励制度还不完善,还有不合理的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改革,进一步完善。现在工厂普遍反映是,上班拿工资,干活拿奖金。任务下来了,要讲点价钱,叫做“意思、意思”。“意思”者,再给点钱也。不然,就不干。有的人为了多得奖,就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或虚报工时。职工们说,这叫做“铁饭碗+奖金=大锅饭”。
有的职工希望改变每月发奖金的办法。有的提出可否把奖金集中使用,即作为工资使用,每年给20—30%职工升工资,三五年每人可升一级。这样做对国家有利,对生产有利,对个人也有促进作用。
贵州龙岩厂 袁贵龙岩机械厂的答复
袁贵同志反映的数字是准确的。工厂实行奖励以来所存在的问题,在个别单位和少数人身上也是存在的。
袁贵同志提出的奖金集中使用,每年给部分职工升工资,也代表了部分人的意见。
袁贵同志单纯从全员劳动生产率的下降来否定工厂实行奖励制度以来的工作是不够全面的。劳动生产率与产量和产品更换有直接联系,不能单纯看劳动生产率下降而否定奖励的作用。1978年工厂的生产任务是以批量生产和修理任务为主,修理任务总产值定得偏高。1979年开始转入新产品试制,技术难度大,工人操作不熟练,产量低,影响了全员劳动生产率。
但是从1978年恢复奖励制度以来,综合考核工厂的生产工作,虽然增长不快,还是有增长的。
另外,我厂是从1978年第四季度开始试行奖励制度,袁贵同志所提“1978年每人平均得奖金15元”,指的是一个季度平均得奖额。
龙岩机械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