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不要“架子” 要架子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14
第2版()
专栏:

不要“架子” 要架子车
啥叫架子车?你到河南农村看看就明白,社社队队,甚至许多农民家里都有这种车。一个木头架子下边装两个胶皮轮子,在公路上能走,在三尺宽的乡间小道上能走,送粪拉庄稼可以拉到田地中间。这种车通常载重1,300斤,在好路上可以装一吨,所以又名吨车。前几年,一个生产队有十辆、八辆就算不错,如今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家家户户都要买。去年投入河南农村75万辆,被社员们抢购一空。
啥叫“架子”?这完全是另一回事,是指一种不好的作风。比如“官架子”、“大机关架子”、“大工厂架子”等等。
为什么把架子车同“架子”放在一起说?因为这里有一件虽不离奇却值得人们思考的事。
河南开封市有个集体所有制的车辆厂,专门制造架子车。1978年没有经营好,产品质量差,卖不出去,经济很困难,干部们就想:干脆也升一级。先是想搞拖拉机配件,又想搞矿山机械,后来又计划专业生产链条。这三样,不论搞成哪一样,都比搞架子车名气大;弄得好,还可以升为国营厂。但是,自己的技术力量不行,折腾很久,三样都搞不成。开封市管工业的干部再三劝他们改进经营,搞好质量,继续制造架子车。1979年,他们造出架子车八万辆,经济仍旧困难。没想到进入1980年,“时来运转”,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后大量购买架子车,工厂一年卖出16.5万辆,比前一年增长一倍多。经济开始好转了,车辆厂的人们大开脑筋,几位厂长分路出发,跑了46个县征求农民意见,努力改进产品质量。社员们说:架子车厂的人没有“架子”,服务态度好!只要你们提高质量,我们订货!厂长们回来一说,工人们高兴,各道工序一齐改进。新造的架子车质量较好,起名叫“环球牌”,很快出名,不只河南农村大量购买,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等地的采购员也找上门来要求订货。到今年3月,订货总数竟达35万辆,比去年又增加一倍多。
饿汉子成了饱汉子;饱汉子转眼又成余粮户,自己再也吃不完了。怎么办?
中共开封市委和市政府早就注意这件事,他们要把饱汉子的一些余粮分一些给饿汉子。这个饿汉子就是开封第三机床厂。这个厂的主要产品是花键铣床。国内很多,卖不出去,已经停产一年。市政府的干部说:“你们同车辆厂联合,生产架子车。”这个厂的人一听十分吃惊:“什么?叫我们这样的机床厂去造架子车?这不是开玩笑?!”从干部到工人都想不通。有的同志找厂长提出警告:“你要是答应搞架子车,你就是败家子!”
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放不下大厂“架子”是一个重要原因。
肚子吃不饱,摆“架子”也难。第三机床厂欠国家贷款一百多万元,每个月光是利息就得交六千多元,工人连一分钱奖金也没有。厂长们到处跑着找米下锅找不到。市委和市政府的干部一次又一次来做思想工作,费了许多口舌。到今年年初,人们才转过弯子,同意转产架子车。2月份,干部、工人一道学习党中央的文件,才弄明白必须转产的道理。
3月份,大家一齐动手,利用本厂的机床赶制专用设备,又腾出一个大车间,安装出两条加工架子车大轴和重要部件花鼓的生产线。4月份,两条生产线开始试制产品,接着就要大批生产。一算账,由于转产架子车和其它轻工业设备,这个厂今年可以吃饱饭,大家情绪高涨起来。现在市里正安排这两个工厂长期联合,正式挂出架子车工业公司的牌子,大量制造“环球牌”架子车,在河南和周围几省打开销路,为支援农业大干一场。这两个厂的干部谈起一年前、几个月前的想法,自己也觉得好笑。现在他们的共同想法是:不要“架子”,要架子车。
同河南省管工业的领导同志谈起这件事,他们说这种现象不仅开封有,别处也有。不能责怪工厂的同志,因为多年来我们办工厂的一些指导思想不切合实际,没有从我们的国情出发。现在调整工业,有些要从经济政策上改进,有些要从思想认识上解决。河南省许多工厂的领导同志很主动,工作转得快,使本单位的生产纳入了国民经济调整的轨道。也有些工厂至今放不下“架子”,还在观望犹豫。可是,事实已经证明:早转比晚转好,主动比被动好。
本报记者 马鹤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