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复旦大学副校长谢希德等建议 调整高校物理学科招生人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14
第3版()
专栏:

复旦大学副校长谢希德等建议
调整高校物理学科招生人数
上海复旦大学副校长谢希德教授和王迅、陆栋、贾起民副教授提出,近几年报考和选读物理的学生过多,不利于各学科之间的平衡,也不利于各种人才的培养,建议进行必要的调整。
谢希德教授等指出,近几年来,我国高校除综合大学外,自1978年后许多工科大学也纷纷办起了物理专业班,招生人数之多已引起国内外物理学界同行的关注。重点中学凡是名列前茅的学生,很多都报考了重点大学的物理专业。1980年上海市高考录取的前十名学生中,进复旦物理系的就有六名之多。成绩好的学生都报考物理专业,农科、医科、工科、文科招生的质量就受到影响,而物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在短时间里能奏效的,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成为出色的物理学家。优秀中学生把眼光只看到物理,很可能会埋没在其他方面有造就前途的人才,这对整个国家各类人才的培养是不利的。搞四化建设,理、工、医、农、文各类专业人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比例结构。
谢希德教授等指出,以上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过去宣传工作上的片面性,在社会上和青年学生中形成了重理、轻工、轻文、轻医、更轻农的思想。由于这种片面性,造成了“数学热”和“物理热”。今后要鼓励学生学农科、工科、医科、文科,在应用科学上培养一大批人才。特别是农科、医科和文科,其重要性的宣传做得太少,与过去对数学、物理学的宣传相比显得极不相称。有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采取学校保送、推荐的办法。解放以来,文科始终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要重点培养、选拔这方面的人才。中学教师在辅导学生确定升学志愿时,既要注意照顾学生的兴趣、特长,又要引导学生适应国家的需要。那种只有成绩不够好的学生才考文科的观点,应该加以纠正。
片面理解理工结合,是造成物理学科学生过多的又一原因。谢希德教授等认为,无论是工科院校还是综合大学,都应朝理工结合方向发展,但不是以办理科班作为工科院校实行理工结合的主要手段;即使办理科班,其发展速度也应与国家需要相适应,更要根据各校的条件来决定。在国民经济进一步调整中,应当总结工科院校试行理工结合的经验,也应该提倡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发展技术性较强的学科。除了办理科班外,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使工、理科大学加强协作。因为办理科,筹建实验室困难相当大,投资比较多,发展步子不能太大。但我们也恳切地希望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又是一阵风,因调整而纷纷下马。有条件的可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尽量办好。可以根据前几年已有的经验,引导部分理科毕业生报考工科研究生,再学二三年。这样的理工结合,也许能培养出一些人才。工科院校今后可适当多配备一些理科师资,少招些理科班学生,抽出部分力量开展一些与工科相结合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以及在工科专业的教学中增加一部分理科的内容;同样,综合性大学也可根据条件增加一些工科的内容。
谢希德教授等还认为,现在的中学教材,似乎都是为学生将来主修物理、数学等专业而编写的。建议结合中学的结构改革,对中学教材进行研究,尽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要考虑到今后的中学毕业生升入大学念物理、数学的毕竟是少数,能成为杰出物理学家的更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中学毕业生应当具有一定的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即使进了大学物理系,也不是就此定了终身。要鼓励物理学科毕业生同医科、生物、农、工等科结合发展边缘和交叉学科,这是国外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趋势,有利于新兴学科的发展。物理学科毕业生也应义不容辞地到中学做教师,做一个辛勤的园丁。
本报记者 肖关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