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14
第8版()
专栏: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李百臻
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建设者们,在大江龙口截流前夕,以周恩来总理生前嘱咐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精神,做了万无一失的准备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我国水利史上最雄伟的截流工程。功成之后,温习一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八个字,是很有裨益的。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原是形容“战战兢兢”的样子,以后用来极言戒慎恐惧之至。汉朝的中兴之主刘秀分封功臣的时候,惟恐他们居功自傲,曾下诏告诫说:“惟诸将业远功大……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这位光武皇帝的用意无非是制造一个诚惶诚恐的政治气氛,巩固自己的地位。他这一倡导产生的“社会效果”是:人人谨小慎微,圆滑练达,事事“遵乘桥之安,远履冰之险”。周恩来同志反其意而用之,提倡的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深思熟虑的科学态度。实践证明:干革命、打天下、搞建设、兴文化、办科学,处处留有余地,事事以最坏的可能来估计,把困难考虑得多一些,把危险设想得大一点,然后从这一基本点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全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我们的事情自然会办得好一些。
毛泽东同志1956年曾意味深长地说道:“‘七大’的时候,我讲了要估计到十七条困难,其中包括赤地千里,大灾荒,没有饭吃,所有县城都丢掉。我们作了这样充分的估计,所以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现在我们得了天下,还是要从最坏的可能来设想。”可惜的是,多年来由于“左”的思想作祟,这种精神并没有得到贯彻,结果就吃了不少亏!
“得了天下”之后,我们确实“临”过“深渊”,也“履”过“薄冰”。有时是盲人瞎马挥鞭而过,有时是略知险情却犹如信步闲庭。甚至我们还干过“明知有深渊,偏向深渊闯;明知是薄冰,偏作大步行”的蠢事。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无限信任和热情支持,虽然折腾过来了,尚未跌入深渊和沉入水底,但也已经到了边缘,回顾起来是够惊心动魄的。俱往矣,这种“履险如夷”,“临渊不惧”的盲者风气,到了彻底纠正的时候了。
胡耀邦同志在一次讲话中谈到:前两年的工作是“步履艰难,经验丰富”。我要为这新的“步履”叫好!因为这“艰难”中,已开始恢复那种“从最坏的可能性来设想”的临渊履冰精神。唯其有“艰难”的“自我感觉”,才证明领导者真正“进入了角色”,才能从深渊前面的种种迹象中,从薄冰碎裂前的细微的声音中,警觉到失误,洞察到潜在的危险,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步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