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家珍自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14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家珍自数
刘忠信
人们在形容对某一件事分外郑重、熟悉的时候,往往用“如数家珍”这个成语。其中确有奥妙。我们中国许多家庭都有传家宝。《水浒》中的徐宁那副号称“赛唐猊”的雁翎砌就圈金甲就是“祖宗留传四代之宝”。潘达于1951年捐献给国家的著名的周代青铜器大盂鼎、大克鼎,也是潘家世代的传家宝。家有家珍,国有国宝。说起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我想,艰苦奋斗精神可以算作一件。从井冈山的“红米饭、南瓜汤”,到延安的“小米加步枪”,再到五六十年代的粗茶淡饭,艰苦奋斗,一年年、一代代地传了下来。时至今日,这一宝是丢弃不得的。
传家宝的真正宝贵之处在于它是“宝”。大盂鼎、大克鼎价值连城,当年有个美国人拿六百两黄金或一幢洋楼的代价,换这两件铜器,潘达于都没换!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宝的价值,更是无法估量。清贫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战争年代,中国革命者面前的困难多么大呵,建国初期,中国人民又面临怎样的困境,然而,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我们有艰苦奋斗这个法宝,靠着它,战胜了种种困难,夺得了一个个胜利。
今天的条件是比过去好得多了,可家珍仍然是家珍。就如大盂鼎、大克鼎似的,时间越长价值越高;艰苦奋斗这种精神,现在尤为重要。那不仅是因为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而且还因为人总要有点精神,要努力奋斗,不断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