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平凡的劳动 可贵的品德——记个体理发员李世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15
第3版()
专栏:

平凡的劳动 可贵的品德
——记个体理发员李世华
悠扬悦耳的唤头(能发出共鸣的钢叉)经常在北京市和平里的大街小巷响起。唤头响处,一个五十开外的男人,手推自行车,带着剃头、吹风、冷烫工具,缓步走来。他叫李世华,是一位个体理发员。
李世华十四岁在浴池里学理发,练就了剃、剪、洗、烫的好手艺。二十年前,他开始在和平里地区,走街串巷为群众理发。老李理发热情周到,随叫随到,来多少人理多少,理不完,不回家。和平里地区有一百多个老弱病残人,老李定期上门理发,从未误过。逢年过节,理发的人多,但他再忙再累,也要让这些人理了发过年。今年除夕,老李为了给几个病残人理发,午夜才回家。老李以自己平凡的劳动给群众带来了方便,他助人为乐的品德赢得了群众的称赞。
群众敬重老李,信任老李,心里话愿意向他倾诉。老李更是把群众的困难放在心上,想方设法帮助大家解决困难。居民老魏的小孩有脑炎后遗症,夫妻俩为孩子的前途担忧。老李知道后,一面安慰老魏夫妇,一面留意寻找治疗脑炎后遗症的大夫。他听别人说,前门外有个姓牛的老大夫针灸治疗脑炎后遗症很有效,他就和老魏一起带着孩子去找牛大夫,找到住处了,才知牛大夫已经病逝。他又带老魏父子到天桥去找牛大夫的侄子(曾跟牛老大夫学医),整整花费了一天的时间。双职工的锅盆漏了,他送到店里修好;老太太要买菜,学生买课本,只要求到他,他都乐意帮助。化工部干部老刘的亲属来信要针剂可的松,老刘把这件事托付给老李,老李跑了许多家药店,都没有这种药。后来,他打听到通县有这种药,就自己花车费到通县买来这种药,送给老刘。
老李学过按摩,对治疗落枕、腰肌劳损、骨刺增生有一定疗效,二十年来,他始终义务给顾客按摩。干部戴仲民1969年瘫痪,老李每天给他按摩一至三次,每次按摩半小时,连续八个月,直到老戴能下床活动为止。八个月内,老李每次只收两角钱理发费。老戴的儿子结婚,老李主动帮助买菜、招待客人,两人成了知心朋友。
理发的顾客身上不舒服,老李给按摩;不理发的群众有毛病,请老李按摩,他也帮忙。有位中年工人,不慎扭了腰,直不起身子,上不了班,心里十分着急,让家里人请老李按摩。老李按摩一次就有效果,病人十分感激,拿五角钱给老李。老李说:
“我只收理发钱,按摩是不收钱的”。以后老李每天挤时间,上门给病人按摩。
李世华处处为顾客打算。老孟家孩子多,经济上不富裕,爷儿五个理发,每次要花一块钱。为了减轻老孟的负担,老李手把手地教老孟学会理发。老李还经常为顾客义务修理理发工具。
老李为群众理发,做好事二十年,没收过一份礼,没多要过一分钱,却经常接济困难户。有个寡妇带着四个孩子,家境比较困难。老李给她的孩子理发,一人一次只收一角钱。王学明的孩子发高烧,老王发愁没有钱给孩子看病。老李知道后,立即把自己一天理发收入的三块多钱全部给了老王。
有人说,李世华成年累月做好事,挣了钱不求个人富裕,反而往外掏,真是个怪人!老李说:“致富和做好事都应该;致富要靠辛勤的劳动,要靠多为人民服务;物质上的富裕和精神上的高尚,在我们社会两者都不可缺少!”
本报记者 鲁 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