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实干家上任之后——兰州毛针织厂试行招聘厂长,办好企业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16
第2版()
专栏:调查报告

实干家上任之后
——兰州毛针织厂试行招聘厂长,办好企业的事迹
编者按:这份调查报告有力地说明,搞好一个工厂并不很困难,只要一、二把手是实干家,认真按照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同职工一起实干巧干,同时又能花较大的力量去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那么,企业的面貌就可以比较快地改观。这份材料也说明,在上级党政机关的正确领导下,有些具备条件的企业,招聘厂长的办法是可以试行的。
甘肃省兰州毛针织厂是去年筹建并投产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当时,最棘手的问题是选派厂长。从新工人中提拔,不具备条件;由组织调派,很少有人愿挑这个重担。去年九月,省纺织公司决定在本系统中选贤访能,为这个厂择优招聘厂长。招聘简章发出后,有13个单位的26名同志报名应招。公司采取命题笔试和口头答辩相结合的考察办法,参照以往的业务水平、实际工作能力和政治思想表现,招聘了原甘肃棉纺厂39岁的生产科副科长张富生和36岁的女技术员邱华丽,分别担任兰州毛针织厂的厂长和副厂长,并签订了任职合同。合同规定厂长任职后,全权负责工厂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有生产指挥权、人事任免权和调整职工工资福利权。
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多数人认为这是挖掘人才的好办法,是改革干部制度的一个新尝试。但也有少数人,说公司领导是“头脑发热,想出风头”;说报考应招的同志是“官迷心窍”;还说什么“招聘厂长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出不了三个月!”张富生和邱华丽就是在这种舆论下,于去年12月6日走马上任的。
招聘的厂长刚到厂里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厂区堆积如山的垃圾和肮脏不堪的机器,生产秩序十分混乱。全厂从原料出库到成品入库的各个中间环节没有详细记录,生产的各道工序没有质量检验。职工中有的人不遵守劳动纪律。针对这种情况,张富生和邱华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抓了“三整顿”:即整顿劳动纪律,整顿生产秩序,整顿厂容。在整顿中建立了领发料、交接班、产品验收、设备清洁和工资管理、质量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产量、质量建立了个人台账,对产品设置了流动卡片,做到了产量、质量、消耗包干到机,落实到人。同时,还利用下班休息时间,发动职工清除垃圾、整理环境;组织职工学政治、学技术,使工厂面貌和生产状况大为改观。
在生产开始走上正轨以后,他们及时把注意力转到增加花色品种、占领市场方面来,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组织专人,加强设计。把有经验的老工人和有特长的青年工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新产品设计小组;
——调查研究,了解市场。厂领导和负责工艺设计的同志,经常到市内各大百货商店调查市场销售情况,了解群众喜爱的毛衣衫式样和色调,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收集素材,大胆创新。几个月来,通过省纺织公司、外贸部门和本厂职工收集国内外毛衣花型、款式的照片和图片数百张,并从电影、电视、画册、杂志等各方面收集毛衣图样,进行分析对比,结合市场变化生产适销产品;
——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在厂内实行合理化建议奖,规定凡是对本厂生产、经营和产品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不论采纳与否,一律发给关心奖;如被采纳则按创造利润的一定比例发给一次性奖励。这项规定公布后,不少职工献出了新样品,按照新样品生产的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由于加强了管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全厂产量、质量稳步上升。毛衣、毛裤等产品的日产量由原来的70—80件增加到现在的三百六十多件,花色品种由年前的十多种增加到现在的三十多种,产品的一等品率由原来的80%左右上升到90%以上。
目前,这个厂正在积极制定设备管理、工艺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计划管理和各级岗位责任制,决心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整套企业经营管理办法,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两位招聘厂长任职以来,工作任劳任怨,亲自参加劳动,传技术,带作风,及时解决问题。从生产到销售,从产量到质量,严格把关,一抓到底。从订制度、作计划、写材料、搞统计到安装机器、装车卸煤、清理垃圾,都亲自过问。在生活上,他们从不轻易为个人花国家一分钱,不随便领厂里一把新扫帚,自己宿舍连一把椅子都没有,也从不张口。他们克勤克俭,对职工生活却十分关心。发现思想问题,及时上门谈心;对患病职工,亲自看护料理;对职工的实际困难,用心加以解决,如迟到现象一度在厂里比较普遍,他们通过家庭访问和个别谈心,了解到许多职工家距工厂太远,中午吃冷菜、啃干馍。他们设法腾出三间房子作为职工集体宿舍,又发动群众利用废料,自制36张架子床,解决了一批职工的住宿问题。张富生和邱华丽以身作则的模范行动,赢得了全厂职工的拥护。工人们深有感触地说:“象这样的领导干部,真叫人服气!”
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调查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