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多方“拔毛” 谁来“喂雁”?——关于北京地铁管理处滥发免费乘车证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16
第2版()
专栏:

多方“拔毛” 谁来“喂雁”?
——关于北京地铁管理处滥发免费乘车证的调查
4月20日,北京市委领导同志在一份材料上作了批示,要求市委办公厅限期查明市委、市政府机关的地铁免费乘车证情况,该发的要整顿,不该发的统统退回。与此同时,本报收到不少群众来信,对北京地铁滥发免费乘车证的混乱现象表示不满。
北京地下铁道现在通车的,从北京火车站至苹果园一段,共有十七个站,运营距离24公里。据统计,平均每日客流量约有15万人,节假日有二十多万人。坐地铁全程往返一次,比坐公共汽车、电车同样距离往返一次可节约一个小时左右,还可省四分之三的车钱。因此,许多东来西往的人,宁愿步行一站路坐地铁,也不坐公共汽车。
但是,地铁试运行11年来,管理混乱,每年亏损约三百多万元,11年总计亏损三千多万元。原因是复杂的,除了车辆设备运用不可靠,成本和票价定得不合理等原因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滥发免费乘车证造成的浪费,长期得不到纠正。
地铁从1970年试运行以来,就给一些同地铁在建设、运行和解决职工生活方面进行过协作的单位,发放免费乘车证(即出入证)。久而久之,地铁管理处也就将免费乘车证当作赠礼到处奉送。据今年4月8日的帐面统计,发放免费乘车证的单位共有107个,共发证5,581张(不包括3,700名地铁职工和少量的家属工每人一张乘车证)。按1973年4,500张的数字概算,一张票每日往返使用一次,每日就少收票款900元,一年就是32.85万元,11年共免收车票款高达361.35万元。
当记者了解怎样滥发免费乘车证的过程时,看出社会风气不正和管理混乱的情况是相当惊人的。(一)在修建地铁时,先后发免费乘车证近2,400张,列车运行以后,有些工程收尾工作,需要这些单位派人下地道维修,当然可以免费,但工程完毕理应收回。实际上,这些免费乘车证不仅始终没有收回,而且有增无减。(二)铁路系统发放免费乘车证二千多张。地铁有一部分职工家住河北、天津等地,为了使他们回家方便,开始,地铁用五百张免费乘车证换取了二百张铁路通勤证(以北京为中心,200公里内免费乘车)。这里有一个遗留问题,铁路局有一部分职工参加了地铁的筹建,1976年划归地铁管理后,又发了地铁免费乘车证,从1978年开始,地铁用150元购买一张铁路通勤证,但地铁出入证仍然继续免费。(三)北京市委、市政府机关43个单位(包括所属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也发了六百多张免费乘车证。这些单位仅仅因为是上级机关,或是求助单位,不得不发。
这107个单位、数千人向地铁伸手“拔毛”、“拉关系”,那么,地铁的关系可谓四通八达,地铁的困难也应左右逢“援”,尽快解决了吧?事实恰恰相反。有的单位和人只想“拔毛”而不喂“雁”,也不管“雁”的死活。据地铁管理处负责同志介绍,目前地铁的问题成堆,困难重重:(一)地铁拥有七千多台(件)设备,大都到了中修或大修的时期,有的急需增加备用件,有的钢轨劈裂,有的电站开关要淘汰,有六十多台干湿变压器需要修理。翻车、掉道、起火的危险因素,也查出不少。但设备没有地方配,坏了没有地方修,找谁谁也管不了。(二)3,700名职工中只有150名技术人员。缺乏熟练的技术人员,设备更容易损毁,这方面的浪费是无法计算的。多年来地铁管理处想轮训职工,但找不到校舍。(三)地铁自开建到试运行,始终没有确定主管单位,设计、施工、环保、客运管理统一不起来。出了问题经常扯皮。(四)地铁职工工作和生活上有困难。一期工程配套房屋五万平方米,至今未建,现在管理处办公用房还是借财政部的。
拔了毛的大雁难起飞。当记者离开地铁的时候,地铁的同志仍在为两件事发愁。一是最近环绕老城周围的地铁二期线路已基本完工,正在安装设备,不久就可运行。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但他们担心上述问题解决不好,不正之风刹不住,管理混乱和赔钱的现象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二是这么多的免费乘车证被查出,涉及面很广,地铁管理处也有责任。一旦停发,会不会给地铁的管理工作和职工生活带来更大的困难?从市委领导同志坚定的行动和决心,记者又看到了希望。市委办公厅在接到市委领导同志的批示以后,除了通知各个系统查明情况外,还立即派人到地铁管理处检查,要求市级机关带头交回免费乘车证,并尽快拟定一个整顿乘车证的具体办法。比如电信局、供电局、公安局、长途电讯局等单位,因工作需要应继续发免费乘车证的,当然可以发,但也要严格控制,凡是不需要发的,应该断然收回!
本报记者 王钟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