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算四笔账,提高对职工教育的认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16
第3版()
专栏:群言堂

算四笔账,提高对职工教育的认识
中共大连市委书记 魏富海
加强职工教育,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
由于十年浩劫和多年来“左”的影响,加之小生产的狭隘眼界,大连市在开展职工教育过程中遇到不少思想阻力:一种是一些同志受“知识无用论”的影响,轻视科学知识,不太注意人才的培养;另一种是认为“远水不解近渴”,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第三种是认为教育是正规学校的事,把职工教育看成是“额外负担”。
针对在职工教育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我们算了四笔账,做了反复宣传。
第一笔账,从我市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来看。我市职工的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的占84.3%,其中还有4.7%的文盲和半文盲;大专以上的仅占3 .2%。技术上,工人平均技术等级只有三级,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生产的需要。例如大连造船厂前几年花了近30万元,从国外引进一台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型镗床,由于技术水平低,用了不久就损坏了,长期无法修复使用。后来,通过职工培训,提高了技术水平,很快把这台镗床修好重新投入生产。我市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现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科技人员一般占职工总数的30%左右。我市技术人员要达到这个比例,就要再增加23万人。前几年,国家每年给我们分配八百多名大专毕业生。以这个数字计算,增加23万技术人员需要二百多年。可见,“等、靠、要”是会贻误“四化”大业的。
第二笔账,从党对干部的要求来看。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是党对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其中除年轻化以外,很大程度都要通过教育培训来实现。目前,我市的干部队伍,距离这个要求差距是很大的。我市14万名干部,文化程度属于小学的占16%,初中的占37.4%,高中的占26.1%,大专的占20.5%。熟悉和精通本行业务的是少数。这种状况不改变,就难以对工作实行正确、有效的领导。
第三笔账,从改变社会风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来看。十年浩劫,许多青年失去学习的机会,知识贫乏,有些人精神空虚,这很容易转化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我市青少年犯罪中,青年工人犯罪占相当比例。组织他们学习,把他们的思想、精力、兴趣引导到健康的轨道上来,对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安定团结是很有必要的。还应看到,广大职工为四化而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为要求学习到市上访的就有四百多人次,有的青年工人宁肯不要工资也要争脱产学习。这说明,学习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学习也是职工的正当权利。
第四笔账,从走发展经济的新路子来看培养人才的重要。过去发展生产,主要是靠增投资,上基建,盖厂房,添设备,只把厂房、机器看成是生产力,而不把科学技术和掌握科学技术的人看成是生产力。实践已经证明这样做浪费大,效果差。我们现在要走一条花钱不多,效果较好的路子来发展经济,除了靠正确的政策以外,主要是靠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这就要狠抓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展职工教育。许多事实说明,同样的物质条件,提高了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就可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大连电机厂老工人马广德,原来只学过六年文化,参加业大学习后,提高了技术理论水平,利用一台报废的机床,自己设计、改制成一台新设备,提高效率三倍,节约资金十万多元。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充分说明,从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来发展生产力,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我们通过算账说理,逐步解决了干部、群众对于开展职工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办学的自觉性。很多单位,象研究生产那样去研究教育,领导同志亲自领导,亲自组织,带头参加学习。到去年年末,全市已有90%的基层单位办了职工教育,入学人数达到45万名,占全市94万名职工的47.8%。其中参加脱产、半脱产学习的有十万多名,占职工总数的10.7%。在全市范围内,一个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职工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