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提高农民科技水平的好形式——山东平邑县一百二十一个大队办起业余农业技术学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16
第3版()
专栏:

提高农民科技水平的好形式
——山东平邑县一百二十一个大队办起业余农业技术学校
山东省平邑县从1978年初开始,积极开展农民技术教育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121个生产大队办起业余农业技术学校,3,896人参加学习。凡办业余技术学校的大队,技术水平都有了提高,生产得到了发展。
平邑县地处鲁南山区,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建国以来,国家仅分配给这个县农业技术人员369人,一般生产大队连一个初级技术水平的技术员也没有。许多生产大队买来机器不会用,机器坏了不会修,化肥、农药不会施,农业生产老一套。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状况,逐步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这个县决定开办大队农业技术学校,为本大队培养农业技术人才,通过学习,使学员具有初级专业技术水平。为达到这个目标,他们规定招生对象,必须是思想进步、热心科学技术、肯于钻研的回乡知识青年,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考核测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学制三至四年,每年不少于250课时。上课时间灵活安排,忙时少学,闲时多学,雨雪天整日学,冬春晚上学,使学习时间服从生产,学习内容服务生产。在课程开设上,除让学员学习一些必要的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外,主要是学习专业技术课,学专业技术课的时间约占三分之二。在师资选配上,实行“专”、“兼”相结合,以“专”为主,先后选拔了380人任专职教师,并从公社农技站、电灌站、拖拉机站等单位聘请了190名技术员任兼职教师。专职教师既教文化基础课,又教技术课,兼职教师主要讲授专业技术课。对专职教师,规定除享受本大队最高劳动工分待遇外,大队还给予一定的工分或现金补贴和适当的物质奖励。教师不得随意调换,必须调换者,需经县、社批准。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公社每年对他们集中培训几次,并组织他们互相听课,通研教材,观摩教学。校舍主要是通过盖新房、腾公房、借民房三个途径加以解决。到目前为止,全县已为业余技术学校盖新房350间,腾公房323间,借民房312间,使学员有了固定的学习场所。业余技术学校一般都有试验基地,学员能在课堂学理论技术,小田里做试验,面上去推广,使教学、试验、生产三结合。学员学习期满后,由县、社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授予“农业技术员”职称,并按技术级别给予报酬。农民技术员由大队统一使用管理,每三年进行一次复核,确定晋级或降级。
开办大队业余技术学校,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学科学、学技术的热情。凡办了业余技术学校的大队,在推广应用农作物良种,改革耕作制度,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农机的使用与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如在农机方面,过去这些大队农机具出点小毛病要到县社修理,既增加了开支,又耽误了生产。现在,由于技术业余学校培养了一批农机人才,在农机使用、管理等方面基本上做到了小修在现场,中修不出队,机械完好率达90%以上。学员们还革新拖拉机起动装置,自制锄麦机、扬场机,大大提高了劳动工效。在植物保护方面,也有很大提高,如这个县的新庄大队,历史上以产黄梨为主,过去由于“梨小食心虫”的危害,黄梨产量低,质量差。技术业余学校的学员们为了摸清这种害虫的活动规律,不管是阴天下雨,还是严冬盛夏,坚持细心观察,认真记录,终于摸清了这种虫子的活动规律和防治措施,使黄梨产量成倍增产。因此广大干部和群众赞扬:“开办大队业余农业技术学校,是提高农民科技水平的一种好形式。”
本报通讯员 陆笋生
本报记者 何黄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