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发动群众建立治安保卫网,热情挽救失足青年 北京苇坑居委会地区三年无案件 《北京日报》发表文章赞扬苇坑治保积极分子的工作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17
第1版()
专栏:

发动群众建立治安保卫网,热情挽救失足青年
北京苇坑居委会地区三年无案件
《北京日报》发表文章赞扬苇坑治保积极分子的工作精神
本报讯 综合《北京日报》消息:北京市苇坑居民委员会,认真做好治安保卫工作,热情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三年来,这个地区没有发生大小案件,社会秩序稳定,风气良好,成为北京市治保工作的先进单位。群众满意地说:住在苇坑上班安心,走路放心,再用不着为家门操心了。
苇坑居委会,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繁华的新街口地区东侧,有居民630户,两千一百多人。这里街巷窄,叉路多,行人、车辆整天川流不息。三年前,辖区内社会秩序十分混乱,溜门撬锁,偷盗抢劫、流氓械斗等案件时有发生。1978年,他们整顿了治保组织,扩大了治保积极分子队伍,健全了主任包片、委员包段、积极分子包院的治安保卫网。现在,这个居委会院院制订了治保公约,院院有人负责治安。全地区二百多治保积极分子和退休老人,轮流在街巷巡逻。凡是不利于社会治安的事,他们都管。仅去年一年,他们就搬了乱停、乱放、不锁的自行车357辆。
一天晚上,张秀英老大娘吃罢晚饭出去巡逻。她一边走,一边留神犄角旮旯。在一个大院门口,她发现几个小青年鬼鬼祟祟地守在那里。张大娘仔细一瞧,见离院门口不远的地方埋伏着二、三十个人,有的手持木棒子,有的手提大刀片,有的拿着明晃晃的匕首,有的扛着火枪。见此情景,她意识到一场流氓械斗即将发生。张秀英沉着机智,象没事人儿似地走了过去,直奔居委会副主任张春兰家里。她让张春兰报告派出所,自己又返回大院门口盯着。不多一会儿,派出所的民警赶到,当场抓获了流氓,没收了凶器,一场即将发生的流血事件被制止了。
苇坑居委会的治保积极分子,非常注意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对问题比较严重的,由派出所、治保会、有关单位和学校派人组成帮教小组,进行重点教育;对那些有一般违法行为的,请院内比较有威信的职工或长辈组成包教小组,进行经常教育。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苇坑管界的失足青少年逐年减少。1978年全管界有六十多名失足青少年,1979年底减少到38名。又经过一年的努力,除两名因屡教不改、被送去劳动教养外,其余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停止了犯罪活动。他们中有六名参了军,二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四名加入了共青团。有一个姓李的青年,过去常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干祸害人的事,是个有名的“闹将”。为了帮助他转变,治保主任孟素毅经常找他谈心,并动员大家都做工作,切断了小李同那帮“哥们儿”的联系。同时,让他到居民生产组参加劳动,便于改造思想。在大伙的帮助、教育下,小李有了进步。一次,他流露出参军的愿望,但又唉声叹气。孟素毅鼓励他说:“要参军的青年得是好样的,你现在还差一大截。只要改正错误,怎么不能参军?”从此,小李增强了改邪归正的勇气。一次,生产组不慎失火,大门紧锁着,人进不去。他冒着生命危险,跳墙入院,冲进屋里,迅速把火扑灭,保住了集体财产。在一次会上,居委会表扬了他,小李进步更快。当他同另一名转变过来的青年参军时,孟素毅还专门做了一顿好饭,给他们饯行。
为了巩固对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成果,居委会、治保会干部,还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就业。近年来,在已经分配的259名待业青年中,就有49名犯过错误。其中,由居委会安排到生产组、代营食堂的28名,由居委会联系、被招工单位吸收的21名。有个姓何的青年,劳动改造刑满回来后,父母亲埋怨,姐姐弟弟也冷眼看待,他悲观失望,觉得没有出路。治保会的干部觉得这样长期下去,小何有可能后退。于是,就一方面抓紧做思想工作,另方面帮助他寻找就业门路。去年6月,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在新街口地区招工,治保会就把小何推荐到这个公司当了木工。他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象我这样犯过罪的人还能为四化出力,这是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我一定好好干,决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期望。”
《北京日报》发表了题为《学习苇坑治保积极分子的工作精神》的评论员文章说:苇坑的治保积极分子,大都是年纪大、没有多少文化的老太太,但她们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诚的心。我们的专政机关依靠了她们,同她们结合起来,就把许多人认为难办的社会治安这件大事,办得很好。这说明了苇坑治保积极分子们有很高的觉悟,也说明了我们党的路线、政策是反映人民利益的;人民的政权,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我们能够依靠群众,把事情办好。象苇坑治保积极分子那样的热心为群众办事的人是很多很多的。只要我们是从人民利益出发,真正为人民办事,又善于发动和依靠群众中的先进骨干,扎扎实实地做工作,问题就不难解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