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纠正不正之风 搞好经济调整——关于衡水铁厂下马遭破坏的反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17
第3版()
专栏:

纠正不正之风 搞好经济调整
——关于衡水铁厂下马遭破坏的反应
3月3日,本报发表关于河北省衡水地区铁厂草率下马遭到破坏的报道以后,收到祖国各地和海外侨胞的许多来信。这些信表达了对衡水铁厂遭到破坏,国家财产蒙受巨大损失的无比痛心和愤慨;批评和谴责了造成这次事件的各级领导者和直接责任者;对敢于坚持党性,坚持正气的李海成同志,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评价。来信一致要求,对这次事件必须严肃认真地处理,以维护党纪国法的尊严。
不能容忍的事件
一机部晓先、成康同志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今天是不能容忍的。只要有点爱国心、正义感的人看过这个报道,都会燃起满腔怒火。难道说,千百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辛勤劳动的成果,可以这样任意糟踏吗!?
报道反映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官僚主义在一些部门和干部中相当严重,严重到对党对人民毫无责任心的程度。作为地委一级领导,对这样重要的问题只作了几十个字的几条原则决定,就心安理得地算是尽了领导责任。这种靠原则领导来管理一个部门,指挥一项建设的作法是不行的。我们三十年来经济建设中吃这种“原则领导”的亏是够多的了。二是反映了我们党内确实有这样一些干部,他们已开始蜕化变质,对党对人民不负责任,任意浪费和损害人民财产毫不痛心,甚至达到了犯罪的程度。难道说,能依靠这些人去领导四化建设吗?这种情况,很值得引起党组织的高度重视。三是它反映了纪律松弛,法制不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由于官僚主义、作风不正、缺乏对人民负责精神而造成大量损失、浪费的,应该严肃处理;如果处理不严正,影响所及,就会造成干部中党纪国法观念淡薄。对这类问题,如再继续姑息、宽容,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海成是一个好党员
河北省景县机井建设指挥部马连明说:报道写了广大群众对于肆意糟踏国家财产行为的不满,特别是李海成同志,为了维护国家财产,与歪风邪气作斗争,一年多的时间告了73次状。这一方面说明李海成同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刁难,不怕打击,坚决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精神十分可贵;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部分干部的不正之风已严重到何等程度!回忆建国初期,一有群众反映违法乱纪的情况,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立即派人查处,甚至领导人亲自出马。对此,人民是何等高兴和拥护啊!现在,有些干部对人民的意见听不进去了,有的对人民的意见采取上推下卸或无限期拖延的态度。他们嘴里喊搞四化,实际上并不真正关心。不然为什么会有李海成的73次告状?我看没有有力的措施,不正之风是难纠正的,经济调整是难进行的。各级领导还是到下面看一看吧,听听群众的呼声,不要只在那里空喊。
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调整
中国进出口管理委员会俞绍彭说:经济调整中一些企业要关停并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井然有序。要制订详细周到的实施方案。要有一套严密的规章。要把企业的一切财产登记造册,封存保管要落实到人。财产的移交要有手续,要定期组织检查。做好这些工作,最根本的是各级领导都要有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缺乏这种态度,好事也会办坏。
湖北省咸宁军分区农场杨之平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经济调整,企业关停并转,事情复杂,决不能掉以轻心,疏忽职守。要事前做好预防天灾人祸、大小事故和各种困难的准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以避免和减少不应有的损失。
报纸开展批评好
四川《支部生活》杂志周邦坤说:《人民日报》抓的这个典型太好了。对于当前执行调整方针,加强党员干部革命精神的教育,是非常生动的辅导教材。这篇报道再一次说明,报纸的批评是推动党的事业前进的有力武器。当然,毋庸多说,这种批评必须事实准确,时机得当,观点正确,态度得体,这样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