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矿工最爱“矿工牌”保温饭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17
第3版()
专栏:建议之后

矿工最爱“矿工牌”保温饭盒
提起“矿工牌”保温饭盒,还得从去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一个普通矿工的来信《井下工人要求生产保温饭盒》说起。
就在来信刊登后第五天下午,孩子们跑来报告喜讯:“叔叔,河北石家庄来人了!”“叔叔,上海来人了!”这些远方来客自我介绍说:
“我们是石家庄车篷座靠厂的。他姓牛,我姓刘。”
“我们是上海南汇五金一厂的。这是我厂的党支部书记黄志华,这是管技术的老陈,我是搞供销的,姓邬。”
“我们从《人民日报》上见到你们的信,特地给送保温饭包来啦!”五十出头的老牛师傅递给了我们一个大包。
多好的保温饭包!饭包外面是帆布,里面是人造革,夹层是泡沫塑料,能装15个普通铝制饭盒,背在背上,象解放军战士背上被包上战场,又轻便、又美观、又方便。
第二天,客人们背着装有盖浇饭的饭包来到千米井下,给工人们送饭,征求意见。在1735工作面,工人们边吃边说:“这饭菜真热乎,比地面吃得还香呢!”
“吃完饭,若能再喝上几口水就带劲了!”工人们提出了要求。
上井后,上海的同志不顾第一次下井的疲劳,开始了设计工作。在这期间,我们又陆续收到全国各地寄来的建议信:有福州第八塑料厂的设计图纸;有北京798厂沈利同志的设想;有天津南开大学耿锡锟同志的方案;有大连船厂工程师姚衷恺同志的建议;还有沈阳、甘肃……。上海的同志吸取了兄弟厂和同志们的建议,初步拿出了设计,赶回厂做样品。
11月25日,从石家庄快件发来的第一批保温饭包来到了我矿。
12月8日,上海南汇五金一厂的同志拿着他们设计加工的保温饭盒第二次来到了我矿。
工人们提着饭盒下井了,又提着上来了。通过试验,有新的意见,又有新的要求。客人们又带着主人的意见和要求,离开了矿山。
今年3月1日,上海南汇五金一厂的同志第三次来到我矿。他们带来了工人们心满意足的保温饭盒。这种饭盒,里面有一个饭盒、一个菜盒、一个水瓶,五小时后,饭盒食物温度还保持在37℃左右,可真算是“能装饭菜不漏汤,保温耐用又大方”,不仅满足了工人的要求,还节省了大量的送饭劳动力。上海客人征求产品商标意见时,工人们说:这保温饭盒是专为我们设计的,就取名“矿工牌”吧!
湖南涟邵矿务局桥头河 煤矿工人 梁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