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充分发挥优势 发展养殖生产——谈谈发展渔业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18
第2版()
专栏:

充分发挥优势 发展养殖生产
——谈谈发展渔业的几个问题
肖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水产部门按照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养殖、着重提高质量的调整重点,开展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和矛盾,市场供应还比较紧张。继续贯彻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发挥优势,克服困难,尽快地把渔业这条短线搞上去,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搞好水产调整必须肃清“左”的影响
当前我国渔业生产面临的一系列困难,首先是水产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资源是进行生产的物质基础。我国的水产资源本来是丰富的。但由于长期以来违反自然规律,急功近利,生产只讲主观需要,不顾实际可能,盲目造船,酷渔滥捕,使不少品种越捕越少,越捕越小,“带鱼象筷子,墨鱼象枣子,鲳鱼象扣子”,有的一斤黄花鱼多达数十条。由于盲目围湖造田,缩小水面,破坏产卵和肥育场;兴修水利,筑闸建坝,江湖隔断,阻挡鱼蟹洄游的通道,以及工业污染和毒鱼、炸鱼等,使淡水资源破坏更为严重,捕捞产量从五十年代初期的每年六十多万吨下降到现在的三十来万吨。
其次,养殖的巨大潜力没有得到发挥。我国有着悠久的养鱼历史,但过去片面地强调抓粮食,忽视多种经营,不少农村盲目填塘种粮,甚至把社队和社员群众养鱼当作资本主义来批,致使很多水面荒废。有的城郊社员空守着水面,吃鱼还要靠国家调拨供应。
再就是,只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捕鱼本来是为了吃鱼,可是过去只讲捕捞数量,至于鱼的质量好坏,能不能吃到嘴里,很少讲究。从统计表上看,产量年年增加,市场供应却不见什么明显改变。由于保鲜加工工作薄弱,结果烂鱼现象严重,每年达三、四十万吨,“捕到手,吃不到口”。
除此之外,在供销政策上,由于统得过死,在不少地方打乱了合理的流通渠道,加剧了供求矛盾。以及过分强调“一大二公”,拉平分配,“吃大锅饭”等,挫伤了渔民生产的积极性。加上十年动乱期间无政府主义泛滥,渔业生产秩序相当混乱,造成生产力的破坏。
产生以上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基本的、起主导作用的是“左”的指导思想造成的。三中全会以来,经过调整,这些问题,有的已经初步解决,有的还因袭至今,尚未多大改变。因此,要搞好水产的调整,首先必须进一步肃清“左”的思想影响。
我国淡水和海水养殖潜力很大
肃清“左”的思想影响,进一步搞好水产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从我国水产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讲究经济效果。当前,近海水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状况,近期内难以恢复,捕捞量不仅不能增加,还要减少,即使将来资源恢复了,由于我国资源多数属区域性种群,小宗分散,且捕捞对象多系产卵群体,因而捕捞量也不能过大,只能是在调剂品种和提高质量上多下功夫。
与海洋捕捞相反,我国的淡水和海水养殖却有很大的潜力。淡水养殖目前只利用了一半多一点的可养殖水面,海水已养的只占可养面积的十分之一。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宜养殖的水面还将不断扩大。在已经养殖的水面中,产量高低悬殊,低产水面多。
过去,水产品的供应基本上靠沿海几个集中产区。这些地方,产量虽高,但人口也集中,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想从这些地方调更多的水产品供应内地,会越来越困难。要真正解决广大群众的吃鱼问题,唯一可靠的办法是放手发动群众,南方北方,山区平原,河沟塘堰,一切大大小小的水面,能养鱼的都养起来。三中全会以后,不少地方正是由于大力发展养殖,才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吃鱼难的问题。1979年以前,广州市水产品供求矛盾尖锐。去年广东省委和省人民政府作出了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的决定,放宽了政策,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去年1月到10月水产品上市总数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19%。地处高寒地区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由于进行人工养鱼,去年产鲜鱼三十七万斤,群众吃鱼难的问题有所改善。这些做法值得提倡。
大力发展养殖,还具有投资较少、见效快和安排多余劳力等优点。另外,水产品鲜活易腐,在保鲜、加工、储运设备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要长途调运,均衡供应,既困难,又不经济。而就地生产,就近供应,既经济,又有利群众吃新鲜鱼。江苏省无锡市去年6月份以来,平均每天上市鲜鱼一万斤左右,群众在市场上随时可以买到活鱼。
从养殖的实践看,利用水面发展养殖,经济效益也大。据估算,一般每亩水面的产值,相当于三、四亩稻田。江苏省武进县洛阳公社,充分利用水面发展养鱼、育珠,以占耕地10%的水面,占8%的劳力,创造了占农业总产值26%的渔业产值。
怎样尽快把养殖生产搞上去
要把养殖生产尽快搞上去,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提高对养殖重要意义的认识。
“田土山水都是宝”,要克服那种片面强调抓粮食,忽视多种经营的思想,以及“有水就有鱼”和“养一年不如拉一网”的错误思想。要彻底改变那种“荒田一亩追责任,荒水万亩无人问”的状况,把可以养殖的水域利用起来。对于发展养殖所需要的物力财力,要在可能的范围内,给以必要的扶持。在可养水面中,水利部门管理的水库和国营农场内的水面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还必须加强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分工协作,把这些水面利用好。
第二,发挥政策的威力。
养殖生产大多数地区属于农业社队的副业,在政策上应当放宽一些。要稳定水面、滩涂的使用权,不便于集体经营的零星分散小坑塘,可以划归社员个人经营;允许社员合股或个人在社队统一规划下,经营集体近期无力经营的浅海、滩涂。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加强生产责任制能够使养殖生产成倍增长。养鱼的生产责任制,可以几定奖赔,也可以专业承包,联产计酬。有的还可以实行大包干,可以包到专业队、组,也可以包到专业户、人。包产方法可以按塘定产,也可以投标承包。要提倡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实行各种形式的联营。水产品的购销,既要照顾国家的利益,又要照顾集体和个人的利益。
近两年来,水产品实行派购议购相结合,调动了渔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养殖的发展,活跃了市场,要继续贯彻执行。广大农村社队副业养鱼,国家一律不派购。在产品流通上,要多渠道,少环节。国家收购水产品要按规定回供饲料粮、化肥以及其它各项渔需物资。
第三,要和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紧密联系起来。
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一定要树立“大粮食”的观点,做到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实践证明,把农业和渔业以及其它各业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生态平衡,而且可以互相促进。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广东省斗门县,绝大部分是低洼地,涝灾对农业威胁很大,在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中,他们按七、二、一的比例安排稻、蔗、鱼的生产,在低洼地开塘养鱼,用挖出的泥抬田,既养了鱼,又促进了粮、蔗增产。此外,有的地方种菜、养猪、养鱼相结合,有的地方“稻田养鱼,鱼养稻”等等,对这些发展养殖,完善农业内部结构,保持生态平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的好经验,应该总结推广。
第四,解决鱼种和饲料问题。
随着放养水面的扩大和精养高产水平的提高,鱼种和饲料已成为淡水养鱼的突出矛盾。要重视建立苗种生产和良种繁育基地,同时发动群众自己动手培育鱼种。
湖南省祁东县多年来发动社队自己育种,全县做到了鱼种自给有余。不仅养殖面积增加,而且产量提高,成为全省高产典型。要象对待养鸡、养猪一样解决养鱼的饲料问题。国营渔场培育亲鱼、鱼种的精饲料,应列入国家计划供应。社队养鱼要提留饲料粮,安排饲料地。要鼓励养殖单位利用池埂隙地种植饲料,其产品不征购,不顶口粮。有条件的还可建立饲料基地,饲料加工场。
第五,提高科学养鱼水平。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加强对科学养鱼的研究和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组织科研单位认真研究改革养殖制度。要恢复和建立健全各级技术推广机构,加强技术推广和技术指导工作,尽快使科研成果形成生产力。要帮助社队培训技术力量,普及养鱼科学知识。
当然,强调大力发展养殖,并不是说可以忽视海洋捕捞。当前,我国渔业70%的产量来自海洋捕捞生产,这是供应大城市、主要工矿林区和出口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加强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必须进一步把海洋捕捞工作抓紧抓好。
把养殖放在更突出的地位,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抓好养殖,这既是当前渔业调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今后我国发展渔业的途径。只要我们在党的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不断清除“左”的思想影响,调动亿万群众的积极性,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经过数年的努力,我国的水产事业肯定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