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临汾街头新风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18
第3版()
专栏:新风集

临汾街头新风尚
在临汾市几条主要街道的两旁,长着梨树、柿子树、红果、石榴和樱桃树。春天一到,一簇簇的鲜花竞相开放。临汾人民特别引以自豪的是:夏去秋来,街头的各种果木树上,黄澄澄的梨儿、火红的石榴、红果及耀眼的红柿子,挂满了枝头,过往行人,举手可摘,仰头可吃,然而却没人随意采摘。
临汾市的这种社会新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1976年春,临汾市城建部门号召:要绿化、美化、香化全市。这个绿化方案一提出,许多人摇头议论:自己家里的果子,每天有人看都保不住,何况这千人走、万人行的大街上,还想吃梨、吃柿子?!临汾市城建局的同志说:吃不上梨,梨树开花供人欣赏也好!就这样,硬是按计划把几种果子树移栽过来。当年就挂了果。为了让大家爱护果木,城市绿化队把布告贴满了临汾城,果木树下也插了许多木牌子,上面写明:摘一个果子罚人民币伍元。但是,折花、摘果的事仍屡有发生。城市绿化队就专门派人在街头巡逻看守。他们风雨无阻,常常是马路上宿身,屋檐下休息,一直坚持到梨儿收获。经过一番辛苦,第一年结的梨、柿子、红果等,大部分都保住了。1977年,临汾市共收获“葫芦梨”八千多斤。这些梨并没有出售,城市建设部门编了许多大小筐子和篓子,印上宣传信,把梨分送到临汾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对在有梨树的这一条街道的所有居民住户,也都给送一小纸袋梨。有一次,在临汾市委召开的三级干部会议上,城建部门抬了几大筐梨,附上印好的宣传信,敲锣打鼓送到会场,分发给每个与会者,并宣传说:大家的劳动果实大家来分享,新的社会风尚更需要大家来树立……。贾得公社贾升大队党支部书记贾延庆,看着梨儿舍不得吃,特意用手帕包起来,带回村去,在社员大会上对大家进行教育。
领导亲自动手来抓,是好风尚能够很快树立的重要原因。1977年秋,临汾钢厂有一名青年,摘了七个梨,厂党委书记亲自到保卫科,责成他们严肃处理。后来,那个青年认识了错误,赔了罚款,并在职工大会上作了检讨。临钢党委抓住这个事例,对全公司职工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教育。1978年,从蒲县来的一辆汽车停在临汾街头的柿树下,司机举手摘了几个柿子,正好被农机公司卢继成看见,当即对司机进行了批评教育,要司机到绿化队认错赔款。这些维护公共秩序的人,不仅敢批评别人,而且对自己的亲属也不留情面。有一次,临汾搬运社一个职工的小孩手里拿着三个梨,父母知道是小孩从街头树上摘下来的以后,就领着儿子拿着梨,到城市绿化队去承认错误。
现在,临汾市街头的各种果树枝繁叶茂,它已经成为人们养成良好道德风尚的象征。在临汾城居住的人,大家对这些果树都引以为荣,从外地出差或参观的人,看到挂满枝头的累累果实,没人去随意摘采,也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去年,一位外地客人在临汾住了三天,临走时感慨地说:临汾市街头不仅果树多,社会风尚也好!
本报通讯员 畅子平
本报记者 李果
今日临汾主要街道的两旁,已经果树成行。从鲜花竞放之日,到果实累累之时,却无人随意采摘。读了这篇通讯,不仅感到临汾的环境美,更感到临汾人民爱护果木的心灵也是美的。
要创造和保持环境美,需要人人精心培育和爱护,需要发扬高尚的道德风貌;环境美又有助于心灵美的发展。
经过今年春天的努力,北京和其它许多城市的绿化工作都有了显著的进展。许多新树木已经栽好,又新辟了一些街头绿地和花坛,为城市的环境美增添了色彩。现在的问题是怎样保护它。在这方面,临汾市人民和有关部门爱护果木的经验和风尚,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 ——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