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辛勤劳动结硕果——记新洲县高桥大队共青团员洪同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18
第3版()
专栏:

辛勤劳动结硕果
——记新洲县高桥大队共青团员洪同德
湖北省新洲县顾岗公社高桥大队共青团员洪同德,安心农村,热爱家乡,在实践中实现了他自己的意愿:我只爱农业科学这一行!
洪同德在学校读书时就爱好农业科学研究。高中毕业后,他先后两次放弃招工和一次当民办教师的机会,一心一意埋头农业生产。为了系统掌握育种技术,他购买和钻研了《小麦育种知识》、《农作物育种学》等八十多册农科书籍,订阅了《遗传与育种》、《湖北农业科学》等刊物。这些买书、订阅刊物的钱,都是他平时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有一次,他去大哥家办事,回来时路过团风镇,把大哥给的路费全部买了书籍,自己却饿着肚子步行六十多里地回到家里。为了掌握农业科学知识,在闷热的夏夜,别人去外面纳凉,同德却躲在房里看书。怕蚊咬,他就用麻袋裹住双腿或者干脆把腿浸放在水桶里;冬季的寒夜,别人围着火盆聊天,他又总是偎着棉被看书。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他就请教农业技术员,或者写信到湖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单位求教。
洪同德搞起农科试验来,很有股“傻劲”。大队林场非常支持他的科研活动,专门给他拨了一块试验田,他嫌不够,便在自家的自留地上种植各种作物,搞各种杂交试验。社员说:
“别人家自留地种瓜种菜,同德家自留地千奇百怪。”他选育的小麦良种晒在院里,不小心被家里的老母鸡吃了几粒,一怒之下,他把鸡杀了,硬是从鸡嗉囊里捡出了那几粒麦种。有一年快开镰割麦时,同德到李寨大队串亲戚,走在路上,他发现一块“南大2419”麦地里有一棵长着双头穗的麦子,就高兴地跳到田里,把它掐了下来带回家。后来用它进行杂交试验,培育了一个新品种。在进行“鄂光棉”与“木槿棉”远缘杂交试验期间,他经常天麻花亮就钻进棉丛给棉花授粉;中午烈日曝晒下,他满身大汗地蹲在棉株中进行母本去雄;到晚上,在成群蚊虫叮咬中,他还要在地里打着电筒观察几小时。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坚实的硕果。洪同德在农业科学试验中,取得了较好成绩。这些年,他成功地引进和推广了“高粱稻”、“芦苇稻”、“科遗二号”等水稻和棉花的优良品种,试制成功了土农药“青虫菌”,培育出适于密植的“木槿棉”,受到了有关农业科研部门的重视。
本报记者 谷嘉旺 李成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