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台湾农民无法以农为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18
第3版()
专栏:

台湾农民无法以农为生
据统计,台湾农业成长率不断下降。1953年到1968年间,农业生产每年平均成长率为5.1%,以后逐年下降,到1979年,降为2.14%,1980年则降为1%,农民已经无法“以农为生”了。
台湾当局为发展加工工业,不惜牺牲农民的根本利益,一方面实行农产品低价和“稻谷计划收购”政策,一方面将农药、化肥、农机等生产资料高价出售,使农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据报道,1965年到1976年间,台湾稻谷生产成本约占稻谷收入的76%。经济学者认为,1979、1980年“情况并无改善”。据台湾《大时代》杂志透露,农民每户平均有耕地0.9公顷,以中等收成计算,每公顷可年产稻谷6,000公斤,扣除肥料、农药等成本,只能收入三万多元(新台币,下同),平均每月不足3,000元。而目前台湾一个人的生活必需费用每月为2,000到2,500元。每月3,000元怎能维持一个六口之家(台湾农民平均每户6.6人)的生活呢?即使按当局公布的数字——每户农民年收入10.8万元计算,每人每月也只有1,500元。台湾《自立晚报》指出:“农友们辛苦一年,不仅得不到利润,甚至搞得血本无归。”广大农民不得不借债。台湾有关部门承认,全省88万户农民中,1977年负债的占60%,1979年达87%。台湾报纸透露,目前平均每户负债约五万元。
为了维持生计,台湾农民不得不靠打短工、搞副业赚钱补贴,或者让子弟外出谋生。台湾《经济日报》曾作过统计,有五分之四的农民除种田外,还要干一些别的活,才能维持生计。许多人特别是青壮年,干脆放弃田地,到城市去当低级劳工、摊贩等。因此,目前台湾农村劳动力已趋向老年化、妇女化,同时大量耕地被荒废。截至去年底,废耕地已达三千多公顶。对此,当局下令征收“荒地税”,更加激起了农民的不满。
台湾农民为什么不能“以农为生”?台湾不少经济学者认为,主要是当局的农业政策和漠视农民利益造成的。 季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