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书法难道古才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18
第8版()
专栏:论语说文

书法难道古才美?
郑林曦
不久前举办了一次少年儿童的书法比赛。从报刊或者电视屏幕上发表的一些得奖之作看来,大多是用繁体字录写古诗词之类;用小学生们正在学、中学生们天天写的简化字写现代诗歌、语句的,虽不敢说一幅也没有,而总的印象是很少,很少。这就使我产生一个疑问:全国亿万少年儿童的毛笔字,是从天天写繁体字练出来的吗?书法难道古才美?
记得过去并不是这个样子。1963年的一次少年儿童书法比赛,《北京晚报》上刊登出来的第一名的书法,就是用简化字写现代语句。我在同年5月13日“论语说文”栏中还赞扬过。何以时间前进了20年,评选儿童书法的审美标准却好象向后退了呢?这是很奇怪的。
其实,书法以古为美的现象,也不只出现在少年儿童书法上。近几年来,在用字、写字上出现了一股“古风”。大街上的商店招牌,展览会的名牌,招贴画的题字,书刊的装帧……不少面向大众、本该用规范化的现代汉字的地方,却用了繁体字、异体字以至于狂草、古篆。五十年代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推行后,有人指名问:某些领导人在匾额上的题字何以不写简化字?周恩来同志解释说,书法是艺术,题字是手迹,有些老年人写习惯了,不一定要求统统写简化字。这个解释既实事求是,又通情达理,也可以适用于今日。我们并不要求所有书法家都来写简化字。可是问题出在:少年儿童并没有老一代写繁体字的习惯,美术设计家所绘制的招牌广告,也未必有人要求它一定是名家手迹。那么,为什么一讲究“书法”,就非用繁体旧字,难道书法真是只有古才美?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连王羲之也不能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了。因为他的《兰亭序》原来也不过是一幅手稿;传世诸帖更是一些信札。他写的楷书、行草,现在看起来是古体了,可是在晋代还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字体。而王羲之的伟大,正在于他不一味仿古,在当时通行的较新的字形字体和日常生活应用的文稿信札上,创造出既震惊当代又传诸百世的书法美来。还有颜真卿,在他整理抄写他伯父的《干禄字书》中,赞成写用俗字(当时民间的简化字)。周恩来同志也是一位书法家,可他1958年在政协的报告中,曾经表示“欢迎书法家按照简化汉字书写,以提高简字的艺术水平”。
恳请当代的书法家带领亿万少年儿童,就在规范的简化汉字和它的日常生活应用中,摸索创造出新意盎然的中国书法美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