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要重视“封山育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19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要重视“封山育林”
记者在皖南山区采访时看到,一些实行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并举的县,山区的林业建设都发展较快。黄山北麓的太平县,共有山场174万亩,原来是满山密林。经1958年和“文化大革命”中两次较大的破坏后,只留下了30万亩荒山和60万亩稀疏林、灌木林。1973年以来,他们平均每年封山育林五万亩,植树造林两万亩,目前,全县荒山已基本绿化。黄山南麓的休宁县,近十年中共封山育林40万亩,造林30万亩,全县木材蓄积量增加了20%。但是,在有些地方,提起发展林业生产,却只强调全垦造林。这种忽视封山育林的做法,直接影响了林业发展的速度。
在有林的地方,实行封山育林好处很多:投工少、费用低;可以保护植被,避免水土流失;由于多品种树木混交,比单一品种林更能充分利用生物潜能,减少病虫害;绿化也较快,一般只要三五年,幼林就能兴旺起来;如采取死封和活封相结合,封树不封柴等办法,还能妥善解决社员的烧柴问题。
我们所到之处,林业部门的同志都反映,在山场基础较好的社队,应该大力提倡封山育林。皖南山区林业发展较快的太平、休宁等县在实践中总结了“三造三封”的具体做法,即:缓坡造林,陡坡封山;土层厚的造林,土质瘠薄的封山;荒山荒坡造林,有稀疏林的山场封山。他们的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本报记者
沈祖润 居伯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