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闪光的心——写在护士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19
第8版()
专栏:

闪光的心
——写在护士节
赖仁琼 杨门造
为了写一部反映护士生活的小说,我们走访了一些护理界的老前辈,也到某些医院召开了护士座谈会。所见所闻使我们对护士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原来,不仅在现代文明社会里,人们与护士的关系极为密切,即使在人类群居穴处的原始社会,扶老携幼,照顾病痛等护理活动就开始了。随着科学和医学的发展,护理也逐渐成为一门学科。人的生、老、病、死即生命全过程,无不与护理密切相关:当一个胎儿还在母腹中躁动的时候,就有护士为他的母亲进行妊娠保健、卫生指导;当你生病住进了医院,护士那亲切的笑容、和蔼的话语,使你解除了思想上的疑虑;为你打针送药、观察病情,使你能够满怀信心与病魔作斗争。甚至当医生在治疗上对某种疾病束手无策的时候,还能通过护士科学而精心的护理使患者慢慢康复。谁有过这种经历,谁就会更深刻地体会护士工作的重要。有的病人在痊愈出院时,含着热泪感谢护士,称护士为“亲人”。的确,护士不仅象亲人那样关心、体贴你,而且还具备亲人所没有的科学知识和业务技术。这两者,对于病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也许有人不大看得起那些打预防针、洒消毒水、走街串巷从事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的卫生人员。但是,没有她们的辛勤劳动,中国就不可能根绝许多流行病、传染病。旧中国,人民贫病交加,那些怀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为洗雪“东亚病夫”之耻的护理界老前辈,她们飘洋过海,出国留学,把许多科学卫生知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祖国人民。为了事业,有的甚至终生不嫁。如协和护校第一任中国校长聂酼婵,护理专家王琇瑛,便是热爱祖国和人民、具有崇高献身精神、博学多才的护理界代表。她们不仅为人民的健康做了大量工作,而且“桃李满天下”。
人们不会忘记,在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英勇斗争中,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中的白衣战士,冒着枪林弹雨,穿过炮火硝烟,在前沿阵地搬运伤员,从死神的鼻子底下夺回战士的生命。无数个李蓝丁式的优秀护士,为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在和平建设的日子里,护士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二十多年前,有两个护士自愿扎根风雪塞外,为蒙汉民族的护理事业勤勤恳恳地工作。她们是李汉芗、焦秀娟,被人们亲切地誉为“新时代的王昭君”……
十年浩劫,也给护理战线留下了灾难。为数不少的新护士没有受过正规严格的训练,有人不热爱本职工作,有人态度简单生硬,还有人不学无术。所以,她们成了作家、漫画家笔下批评、讽刺的对象。但是,不应过多责怪这些护士,因为她们是不懂护理学的“护士”。所幸的是这几年护理战线开始出现了可喜的现象:护理学会恢复了,各省分会也相继成立。除重视护士学校、卫校的教学外,各地还纷纷办起了护士训练班、补习班、夜大学,为四化建设培养护士新军。
展现在数十万白衣护士面前的是绚丽多彩的春天。护士的劳动,虽然不能象工人、农民那样可以用产品和硕果来计算价值,但是,她们用“爱人的心”、“科学和智慧的脑”、“灵巧的手”,为人类的健康、国家的富强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她们护理着病人的身体,更护理着病人的心灵。啊!亲爱的护士,人们赞你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是人民的赤子又是患者的母亲。无论在病人的床旁还是在沸腾的工地,无论在火热的山村还是在遥远的边陲,只要哪里有人,哪里就会出现你们的身影,哪里就会印满你们的足迹,哪里就会洒下你们的汗水。你们火热的胸膛里,跳动着的是一颗颗闪光的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