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喀麦隆发展农业的成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20
第7版()
专栏:

喀麦隆发展农业的成就
黄舍骄
喀麦隆位于非洲中西部,濒临大西洋几内亚湾,是非洲国家独立后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全国8,657,000人口中,80%以上生活在农村,73%的劳力从事农业生产,但其经济仍能得以起飞,主要是靠大抓农业。
独立二十多年来,喀麦隆政府一贯重视发展农业。喀麦隆政府曾将1963年定为“农民年”,将第二个五年计划定为“农民计划”。1973年又提出开展“绿色革命”,即把农业问题作为解决人民的粮食和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来予以重视。
喀麦隆地处热带,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特别是从南到北的不同气候和地形条件,为农业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中南省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湿热,重点发展可可和甘蔗。北部省属热带干草原气候,着重发展棉花、花生和小麦。靠近乍得的洛贡河流域是稻米主要产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目前也在发展稻米生产。西部高原盛产优质阿拉比卡咖啡。西南省喀麦隆火山区,因其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及丰沛的雨量,成为得天独厚的可可、棕榈、香蕉产地。近几年来喀麦隆政府在这一地区大力投资,发展橡胶、茶叶和烟叶等经济作物。
喀麦隆发展农业除了依靠广大农民外,政府投资的农工联合企业也发挥了很大作用。西南省的喀麦隆发展公司是喀麦隆国内首屈一指的农工联合企业。分布在各地的专业发展公司分别指导各类经济和粮食作物的生产及发展事宜。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率,喀麦隆政府积极提倡农业技术研究,加紧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加强科学种田的技术力量,改变传统的耕作方法。喀麦隆全国有不少专门学校培训中、高级农业干部。政府还在农村中开办青年农民训练中心或农村训练中心,农民在这些单位接受时间不等的实用农业训练或经营管理业务的训练。
针对可可、咖啡树老化和病虫害严重的问题,政府建立农村发展基金向农民发放农业贷款,帮助更新老树,同时免费提供农药,防治病虫害。为了加速这一工作,还设立更新可可、咖啡树奖金,开展评比优秀种植园活动,定期举办全国农展会等。另外喀麦隆政府还想方设法扩大种植面积。
由于喀麦隆政府和农民多年的不懈努力,“绿色革命”已见成效,农业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济作物中可可产量1980年为12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咖啡1979年增至10万吨;棉花1979年为59,000吨;橡胶年产约为1.6万吨。喀麦隆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由于采伐安排得当,产量从1962年的392,000立方米增至1980年的160万立方米,其出口值仅次于可可、咖啡,居第三位。粮食作物的地位虽然不如经济作物来得重要,但政府也给予了足够的注意,1979年小麦、玉米、薯类、巴蕉等粮食产量近800万吨,基本实现粮食自给。
喀麦隆农业发展的结果,既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又为本国轻工业和加工工业提供了足够的原料,同时亦为外贸出口准备了充足的货源,其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70%,正如阿希乔总统最近所一再强调的:“只有农、牧、林业才是取之不竭的资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