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闽北山区活跃起来了——福建建阳地区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21
第3版()
专栏:通讯

闽北山区活跃起来了
——福建建阳地区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见闻
正是热气腾腾地大闹生产的时候,我们来到闽北山区的建阳地区,人们三五成群,在碧水溶溶的水田里插秧;层层梯田的埂岸劈得干干净净,到处可以看到一堆堆的农家肥堆积田头。没有干部催耕催种,社员把农活安排得顺顺当当,就象安排自己家里的事务一样认真细致。
两年多来,党中央一再重申尊重群众意愿,允许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可是前一时期,在建阳地区一度出现诸多禁令,不让搞包产到组、联产计酬,对包产到户,有些领导人更视为禁区。只要哪里的干部、群众建立了包产到组、联产计酬责任制,就会受到压力和行政干预,地委还派出工作组到各县去“帮助纠偏”。尽管群众意见很大,到1980年初,全地区十个县、市,除个别县外,已实行包产到组、联产计酬责任制的社、队,绝大部分被强扭硬纠,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业生产受到一定的影响。
今年3月初,正当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着手准备春耕时,中共福建省委宣布解除过去在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上的种种限制和禁令,允许各地社队因地制宜进行选择,一下打开了农村中的沉闷局面。新任的建阳地委书记赵毅同志到任不久,就跑了六、七个县,同各县委书记一起清理“左”的思想,提高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的自觉性。他还深入社队,向基层干部和社员宣传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的决定。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很快在农村逐步落实。现在,全区一万四千多个生产队,已有98%以上建立起责任制,其中包产到组、联产计酬占64%,包产到劳、到户占20%左右,其他是小段包工、定额计酬等。
那种“一刀切”的局面改变了,干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又重新迸发出来。建瓯县小桥公社书记谢邦富刚从生产队回来,他对我们说,富井大队第五生产队实行联产到劳后,一位年青社员承包的地连耕四遍,耕得泥土稀巴烂,结果秧苗怎么也插不直。他赶快跑去请来老书记,老书记哈哈大笑说:“你弄得过烂了,今天插不成了,让它晚上沉淀一下,明天再插吧!”谢邦富说完,自己也哈哈大笑起来。他说,从来没有象今春这样,根本用不着催耕催种,而农活质量干得比哪年都好,生产进度也很快。我们来到政和县镇前公社湘源大队,这是一个穷队。过去,年年春耕是“正月玩够,二月等过,三月半闲半做”,有的跑到外面去做工赚点现钱度日。今年实行了包干到户的责任制,“歇春”的习惯打破了,许多社员下田劈山傍、做田埂,干得既积极又主动。公社干部告诉我们,过去受“左”的影响,总觉得体制越大越好,分配越公越好,在这高寒贫困的山区,明明是不适应的生产体制也不敢退下来,社员只好八点等队长,九点等集中,下田等抽签。现在看来,退下来是完全对了。
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大大促进了春耕生产。往年,全区早稻插秧要延续25天左右,今年只半个月就基本结束了,而且农活质量很高。建立生产责任制,还提高了劳动效率,农村的劳力可以节省三分之一左右。这些活生生的事实,使建阳地区各级领导干部深深体会到,在农村工作中不断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因地制宜,尊重多数社员的意愿落实生产责任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政和县委书记徐道坤在执行地委纠正包产到组的决定时,行动很坚决,他除了一般布置外,还亲自去抓典型。徐道坤同志认识到自己这样做错了以后,又亲自到大队、生产队,向曾经受到他批评的干部群众赔礼道歉,作了自我批评。现在县委的威信更高了,群众反映,县委真的实事求是了,真的贯彻党的政策了。
本报记者 林群英 林斯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