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历史与现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22
第5版()
专栏:读书札记

历史与现实
郑昌淦
我在学习历史中,发现古代很多政治家、思想家,不论其属于那个阶级,属于何种派别,是在朝的当权派,还是在野的反对派,是激进派,还是保守派,大都很重视历史,特别是重视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他们或则谋求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来修订现在的各种制度,制定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各种政策;或则引述历史,来论证其政治学说和主张。
古代的历史学往往构成政治学的一个分支,而所编史书主要也是政治历史。有些统治者为了达到其某种政治目的,往往伪造、篡改或禁毁历史著作。
重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统治者,首推西周初年的周公旦。周公执政不久,便爆发了他的兄弟管叔、蔡叔勾结殷纣儿子武庚的联合叛乱。叛乱虽被平定,但对周公的震动是太大了。他由此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针对现实,决定了施政方针。虽然,他当时所能总结的历史很简单,也很有限,但他达到了难能可贵的新认识。他认为,夏桀所以亡,商汤所以兴,殷纣所以亡,周所以兴,虽然由于“天命”,但也和人事有很大关系。夏桀、殷纣所以灭亡,因他们“淫佚”、腐化,“不敬厥德”。殷的大小贵族还好酒,不团结族人。而商“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祭祀是当时团结族人的一种活动),所以兴盛。他告诫周人说:“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这就是后代所谓“殷监”。周公所总结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精神是:“天命靡常”、“天不可信”,所以不能完全靠天命来维持统治,要“敬厥德”。其要点是:不要骄傲自满,放纵腐化,要兢兢业业,时时警惕,不要贪酒,要勤劳,特别要重视农业生产,“知稼穑之艰难”。针对周族历史发展比殷族落后的状况,周公除了强调发展生产外,还注意文化教育,在各级村社,设立学校,叫做“庠”和“序”(即塾),让周族子弟学习文化。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周公对待人民的政策。他一方面在经济上采取保护平民(主要是周族成员)的措施,即所谓“怀保小民,惠鲜鳏寡”;另一方面,在政治上注意听取平民的意见和舆论,如他所强调,“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监含有鉴戒、借鉴的意思。
周公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进步意义,由此所制定的基本国策,在周代形成了一些优良的传统,如:一,注重文化教育。二,重视“民意”,或叫做“重民”思想,如强调“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之类的言论。形成为制度或习俗,有“采风”,“庶人传语”,国人可在“乡校”议论朝政之类。三,重视历史。君臣之间发生政策性分歧时,臣僚往往引证历史,进行回答或劝谏。周代设立史官,经常记录君王的言行,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史官多据事直书,形成了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其作用在于使君王和大臣们知所警惕。
秦灭六国,局面为之一变。为了适应新局面,统治广大的新征服地区,需要制订新的制度和政策。秦始皇和大臣们发生分歧意见。丞相王绾等建议,采取周初的分封政策,李斯正确地引证了历史的经验教训,主张推广郡县制。但是,秦始皇和李斯也错误对待历史的经验,以为发展文化教育,不利于专制主义的统治,“道古”会“害今”,施行了“臣畜天下”的愚民政策与专制主义的残暴统治。结果,秦王朝很快被人民起义所推翻。
汉初统治者研究了秦朝的兴亡史——贾谊《过秦论》是代表作——,变更了某些制度和政策。通常都说“汉承秦制”,其实不尽然,既有继承,也有更张,如分封皇帝子弟为王的诸侯国制度,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局部释放奴婢的政策,减轻“田租”(由十分之一减为三十分之一)和算赋(即人头税,一度只收原规定的三分之一)以保护自耕农的政策,等等。这些都是总结历史经验结合现实而制订的。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有消极面。
刘秀、曹操、诸葛亮等都是杰出的政治家,有较丰富的历史知识,这对于他们所制订的策略和政策,起过较大的影响。
唐太宗是位善于接受历史教训的开明皇帝。他从隋炀帝覆灭的教训中,也从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肯定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君民之间相互关系的道理。同时,他又从历代的政治经验中,认识到独断专横的弊病,肯于听从臣僚的不同意见,所谓善于“纳谏”。这些认识在他决定各种政策时,起着重大的作用。带有进步意义的王安石变法纲领,是从总结历史、针对现实制定出来的。康熙皇帝也有较丰富的历史知识。据他自己说,因为历代中原王朝受到的威胁多来自北方,所以他处理和北方各族的关系很慎重。他对于灾荒感到恐惧,因为灾荒往往导致农民起义,这使他重视治理黄河,兴修水利,鼓励农业生产,注重救荒措施。
当然,古代政治家不可能科学地总结历史。而且,他们总是从狭隘的现实利害关系出发,去接受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因此,不可避免地往往犯片面性的错误,或者接受一些消极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都非常重视研究历史联系现实的重大意义。毛泽东曾一再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祖国历史,去指导现实的革命运动。当前,在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地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