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访宋庆龄同志在美国的母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22
第7版()
专栏:美国通讯

访宋庆龄同志在美国的母校
本报记者 张彦
今年2月我去美国南部佐治亚州旅行的时候,曾特地访问了宋庆龄同志七十年前上学的魏斯里安女子大学。
从州的首府亚特兰大开车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学校所在地梅肯。学校位于这座只有十几万人的小城市附近,校园宁静优美。不同时代的建筑并存,表明这所大学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如今,这所拥有400名学生的大学,不断培养出文学、医学和商业人才。
去魏斯里安,当然很想了解宋庆龄同志当年在校的情况。但是时隔大半个世纪,她的许多同时代人恐怕早已离开人间,这个目的能达到吗?事实却证明,我的这个顾虑完全是多余的。一走进校友会的陈列馆,迎面墙上就挂着巨幅中国织锦挂帷,它是1976年宋庆龄同志托美中友协朋友带去赠给母校的礼品。桌子上,陈列着她和孙中山先生的合影以及她离校后写给母校的信件。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她当年在校刊上发表的不少作品,以及多年来有关她的报道和文章。
校友会特意请来当年与宋庆龄同学的霍莉黛夫人和其他校友与我会面,她们看来,都不同程度地对她有所了解,而且以有宋庆龄这样的校友为莫大的光荣和骄傲。霍莉黛夫人还特地向我谈起当年的一些情景。一位校友说:“我们都衷心希望有这么一天,宋庆龄能再到魏斯里安来和我们重聚。那将是一个多么快乐的日子。因为,我们热爱她,我们赞美她。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是世界上伟大的妇女之一。她在魏斯里安上过学是我们的骄傲。她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荣誉。”
宋庆龄是1908年从上海来到魏斯里安上学的,1913年得学士学位毕业回国。人们还记得,她当年是“一个有学问的、严肃的和有理想的学生”,“她温柔而好思考”。霍莉黛夫人也说:“她非常用功,从不漏掉任何一门功课的作业,总看见她在工作。”她的老师曾经评价她:“在英文课的班上,她写的文章最好。”在校期间,她担任过魏斯里安校刊的文学编辑。
在校友们的记忆中,学生时代的宋庆龄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大事。她是一个热情洋溢的革命者,同时又是孙中山先生的一个热心拥护者。她的同寝室同学还记得,辛亥革命胜利后,她收到父亲寄来的新国旗时,马上跳上椅子取下清朝的龙旗扔在地上用脚踩了又踩,并高呼拥护共和的口号。
关于中国当时的革命,她在1913年发表在校刊上的一篇题目叫做《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的文章中写道:“这意味着四万万人已从极端的君主制的奴役下解放了出来,而在君主制的统治下,‘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是被剥夺的。”
她对开始发生变化的祖国寄予热切的期望,并且为此而感到自豪。她说:“中国将在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中起到作用。拿破仑说过:‘当中国动起来时,她会推动世界。’这句话看来不久就能成为现实。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居住在地球上一个大国的民族,其文明显示出如此多方面的特点,这样的民族对于人类的进步不能不产生重大的影响。”
人们记得宋庆龄在学生时代,就十分关心妇女的解放。在1913年写的《近代的中国妇女》一文中,她满怀信心地指出:“人类一半人口的提高不可能不同时提高另一半人类,目前,中国正在提倡提高妇女的教育,因此,我们深信,中国将成为世界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妇女也将同男人那样享有平等。”
宋庆龄虽然离开以后就没有再回过魏斯里安,但她的心却一直惦记着母校。1925年,她曾经为扩大教育事业向母校捐献500美元。尽管她忙于从事革命事业,但仍然经常给校长、老师和同学们写信以保持联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她在接见一些美国客人的时候也常问起魏斯里安的情况,或者托她们给母校带去礼物和问候。她从来都十分重视发展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
宋庆龄同志当年母校所在的梅肯市(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