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但愿这是个别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22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但愿这是个别现象
夏华
一位传达室的同志最近向我诉苦——
1866年,清政府在海关总税务司下设邮务办事处,一应设施乃至工作人员的服饰均为绿色,因为是官办的,故有“绿色衙门”之称。现在当然应叫作人民的邮局了。我的工作是同邮局打交道。在工作中间,遇到意想不到的不应有的困难。我希望这是个别的现象,更希望这种现象能迅速改变。我的任务是装卸邮件,仔细认真地登记挂号清单,加上“师傅”不离嘴的招呼,工作还算顺利。可是没多久,我发现自己在几个同行的竞争中相形见绌,挨挤不上了。邮件被排到后尾办理,时常因赶不上班车而脱了期。
渐渐我便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同行的几个发信人竞相把一册册书刊和一叠叠电影票赠给经办人。结果他们比我后来却可以尽先交寄,书刊包装不合格也可以马虎过去。
于是,我也得请领导签字领取一期期书刊,请他们作无偿的第一读者。最近,我们领导按原则办事,一举砍掉了拉关系的上千册赠书。这下子,可叫我为难了。虽然经办邮件的还是那么几个人,却一反常态。他们不是嫌我从车上卸下来的大批邮件摆得不是地方,妨碍了他们的正常业务,就是挑剔包装不合邮寄要求,或者干脆拒绝收寄,让我运回重新包装,重新登记挂号清单,重新装车运来……。有的人干脆明讲:你们出版社一年赚那么多钱,何至于惜乎这一星半点的几本书!“好心者”为我出个主意:叫你们领导亲自来发件,让他体会体会发邮件的难处。我听着只好苦笑。
每天,和“绿衣使者”打头碰脸,却总是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实在使人怵头。回到传达室,也并不愉快,又有一件外地出版社寄来的书刊挂号邮件被拆了包送来了。上回一部《金陵春梦》和一部重版名著被拆走,我就挨了批评。这回呢?唉!
正当周总理亲书《邮传万里,国脉所系》的纪念邮票发行之际,我才忽然想起了早年的“绿衣衙门”。不正之风难道要把国脉所系的人民邮政事业损害了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