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平原绿化 好处很多——对江苏省平原绿化工作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23
第2版()
专栏:

平原绿化 好处很多
——对江苏省平原绿化工作的调查
杨珏
最近,我同林业部和江苏省林业局的几个同志,到江苏省丰县、邳县、新沂、宿迁、泗阳、江都、邗江、六合等县以及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和省林科所,对平原地区林业发展的情况、问题和经验,进行了一些调查。一路见闻,使我们深深感到只要政策对头,落实好林业生产责任制,做到科学造林,在平原农区不仅绿化潜力很大,而且造林发展快、成本低、效果好。

江苏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人口密集,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徐淮平原,滨海平原,里下河水乡平原,太湖平原,都是开展平原绿化的广阔天地。这些地方树种丰富,生长迅速,树木成材的生长周期短,短期内便可见效。同时,这些地方,用材紧张,群众有绿化的迫切要求。林业对于抗御自然灾害、增加集体和社员收入、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这些都是发展平原地区绿化的有利条件。
江苏省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69%。全省现有林木蓄积量约1,500万立方米,平原地区的林木蓄积量约1,200万立方米,平原约占全省林木蓄积量的75%。徐州地区可以建林网的农田有1,070万亩,已建成林网七百多万亩,取得了明显的效益。黄泛区丰县,从1974年以来,在农田基本建设中,注意抓了全县的绿化工作,在六七年的时间里,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全县造林保存面积为9.5万亩,四旁树木约2,500万株,已建成九十多万亩农田林网,桐农间作15万亩。林业的发展,促使全县农、林、牧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丰县初步实现水利配套和农田林网后,全县粮食产量由以前长期徘徊在三亿多斤的水平,发展到近几年以平均每年9%的速度递增,1980年粮食总产量比1974年增长68%。同时,树木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丰县有山绵羊四十四万多只,平均每户养羊2.6只。凡是农业和林业发展快的社队,畜牧业发展也快。宋楼公社姚庄七队32户社员养羊一百多只,饲料基本靠树叶。丰县群众说:“摇钱树,发羊财。”全徐州地区每年约有10亿斤树叶用于喂羊、喂兔。而畜牧业的发展又为农作物和树木提供了丰富的肥源,为农业、林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由于林业的发展,也提高了用材的自给水平。丰县每年采伐用材约二万五千至三万立方米,并提供了不少矿柱材(柳)和商品材(泡桐)。农村里,近三年来社员翻建和新建砖瓦房十二万五千余间,资金和建筑材料多半是依靠四旁树木的积累。新沂县炮车公社是五十年代绿化的先进典型,林木更新已达到第三代,每年可提供木材500立方米,每年林业收入达六十多万元,全社农用机械35%是用林业收入购买的。
林业的发展,除了为农村提供了养羊养兔等畜牧业的饲料外,还提供了燃料、肥料和副业加工原料。在丰县,树木枝叶可解决社员三个月的燃料,家家户户房前房后存放着修剪的树枝。徐州地区用树枝做燃料,使十亿斤秸秆还田,解决了一部分农田肥料。我国农村有8,000万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7%多),每年缺少三至六个月的烧柴。而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省的许多社队缺柴尤为突出,每年社队都要抽出20%以上的壮劳力到山区拾柴拉煤。植树造林解决燃料,既能节省劳力、财力,又可节省煤炭。
树叶还是很好的肥料,一般六至十年生的泡桐每株可产鲜叶2,000斤,含氮量相当于28公斤豆饼,每亩植四株,所产桐叶的含氮量相当于112斤豆饼。
木竹的发展,还为农村副业加工提供了原料。许多社队和社员为了增加经济收益,办起了副业加工场(组),以便充分利用木竹和杞柳、紫穗槐条子。江苏省宝应县子婴公社每年林下产杞柳条子一百六十多万斤,有14个大队办起编织场,生产35个品种的外贸商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加工产值达17万元。
还值得指出的是,平原造林是保障农业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从南到北的广大平原地区和农区,每年都不同程度的遭受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袭击,首当其冲的是夏熟作物受害,而造林好的地方就减轻了自然灾害。据有关资料,平原造林形成了防护林体系,就能降低风速30%,空气湿度增加10%以上,土壤蒸发减少30%以上,调剂了小气候,减轻了农作物的受害程度。
平原造林,对改善木材生产布局,改变“北木南运”,也是一个重要的措施,我国南部水网地区、华北、中原地区缺材情况都很普遍,华北、中原,国家每年要从林区调进1,100万立方米木材。全国有663个平原县,如能发挥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交通方便、劳力多、树木生长快的优势,十年时间即可见到成效。

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落实各种形式的林业生产责任制,是加速绿化步伐的一项极为重要措施。目前在江苏省广泛采用的林业生产责任制有以下几种:
(一)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实行“六定”奖赔责任制。宿迁县前几年,在骆马湖二道堤上栽几十万株水杉,林权属国有,社队对栽植的树木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任凭人、畜糟蹋,甚至借口林权矛盾乱砍树木。结果,几十万株水杉所剩无几。近两年来,造林实行国社合营,四六分成(社队六成)。在明确林权的基础上,实行了定护林员、定任务、定工具、定成活率、定工分、定奖惩的六定奖赔责任制。1979年和1980年冬春在总长一百六十多华里的二干渠及其两条分干渠,两条支渠和骆马湖二道堤上,营造成片林4,000亩,植树65万余株,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在95%以上,长势良好。
(二)队栽户管,收益分成,定期成材,超奖减赔。江都县宜陵公社王家大队,将队里一片零星杨树193株,分给一户社员管理,生产队同承包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成材时的保存率为85%,成材时间为十年。成材标准:平均胸径为20厘米。分成办法:小头直径六厘米以上的木材对半分成,树根、枝条全部归承包户所有。管理措施规定:承包户必须每年对所管林木松土,除草,施肥各两次,肥料自给,以种绿肥埋青为主。及时抗旱、治虫、防病。为解决户管的短期收益,允许承包户在林中空地间种农作物,扦插杞柳,种植绿肥和一些不缠藤的豆类,种子自己解决,收益归户所有。奖赔办法规定:合同到期,按合同要求检查管护成果,超产仍各半分成,减产赔减产部分的30%。这些规定在执行中都收到了好的效果。
(三)责任山。对荒山荒地,疏林地划山到户,集体供苗,户栽、户管,一包到底。限期造林,收益分成,大头给户,山草和间作、枝柴全部给户。责任山由大队、生产队与承包户签订合同。划分责任山,社员造林劲头大、速度快、质量好。盱眙县青山公社东山大队仰脸生产队共有31户,成片宜林山地155亩。这些年来一直是年年造林不见林,荒山面貌依旧。县林业局在这个队搞试点,每人划责任山0.7 亩,共划109亩宜林荒山疏林地,并规定七项具体政策:1、责任山只划幼林和未绿化的荒山,一般可按户划分。2、责任山承包给户造林,限期二三年内绿化。逾期不造林的,由生产队收回。3、责任山造林由生产队统一规划,供给一次苗木,社员包栽、包活、包管理。补植和重造的不再供给苗木。4、责任山上的竹木、果、桑、茶等林特产主产品收益,由承包户与生产队三七分成(七成归户)。对造林和抚育生产队不再给工分和其它报酬。5、用材林的砍伐要上报审批。6、责任山上现有胸径六厘米以上的零星树木清点株数、一并承包给责任户管理,收益由生产队与承包户按队六户四分成。7、责任山承包造林由大队、生产队与承包户签订合同,合同书由县政府统一制发。这些办法比较实事求是,兼顾了集体和个人的利益。

目前在江苏省丰县平原地区除大队、生产队之间合作造林办林场外,出现了合资造林的新形式,促进了平原绿化的发展。丰县县委规定在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种苗、统一行动、统一更新)的前提下,提倡集体和社员合资造林;集体出土地,出一半树苗,社员出劳力,出一半树苗;社员包栽、包管,一包到底,修枝落叶归社员,林权共有,土地权属不变,收益比例分成,大头给社员。如王沟公社的农桐间作,集体社员各投资一半,成材后对半分成。在农田林网和四旁植树上,近几年来,也采用集体、社员合资的办法,按段分户栽、管,收益四六分成。今春全县合资造林,据不完全统计,社员共投资9.6万元。这样就加快了绿化的速度,发挥了集体和社员个人两方面的积极性。
随着群众粮食问题的解决,不少社员个人拿出自留地培育树苗,丰县今年群众在自留地育苗达1,000亩,占全县育苗面积20%。由此可见,群众自留地育苗,已是整个育苗的重要补充,而且,群众自留地育苗,土地肥沃,管理精细,苗木健壮,是群众四旁绿化用苗的重要来源。我们在农贸市场上,见到不少社员出售树苗,既互通了有无,又增加了收入。
造林周期性长,多年才能受益,群众为什么会投资造林?据了解,社员经济收入逐年提高,有能力投资造林。同时,社员把栽树既看做是劳动积累、经济收入的途径,又是解决社员盖房、做农具、做家具等用材的可靠来源。他们认为造林投资小,收益大,稳妥可靠。现在合资造林,每户多在一百株左右,每株树苗成本三角,100株用30元,泡桐、杨树在当地速生,十年即可成材,按每株价值50元计算,可得5,000元,按四、六分成,社员可得3,000元。目前,全县社员的树木约有1,500万株。每户社员的树木少者40至50株,多者达二百余株。姚庄大队435户,树木价值三千元以上的有30户。1974年以来,社员卖树共收入八万余元,平均每户收入200元。由于把群众的利益和树木生长的好、坏、快、慢结合得更紧密,不仅大家愿意凑钱解决资金问题,共同想办法解决苗木问题,而且造林成活率高,成林成材都比较快。

江苏省平原绿化中,科研机关、大专院校和生产单位相结合,在推广树木良种、测定林网防护效益、林网规划设计、树木速生丰产、营林技术、树种合理布局、培训技术力量等等方面,发挥了科研机关、林业院校的作用,提高了生产水平,取得了科研成果。在平原绿化中,通过试验示范,大量推广和发展了优良树种。1975年,泗阳县苗圃从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引进了40根意大利杨树插穗,经过繁殖,几年内培育出一千万株种苗,向全国29个省(区)提供了良种。南京林产工业学院、江苏省林科所和泗阳苗圃协作,研究了意大利杨树的育苗、造林技术。短期内便取得重大成果。意大利杨树在江苏扎根,在我国引种获得成功,创造出六年生单株材积达1.04立方米速生丰产纪录,是科研结合生产的丰硕成果。古老的化石树种水杉,1947年引进江苏,五十年代从南京林学院引种到苏北,七十年代省林科所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推广,使这个濒于绝迹的古老树种,恢复了青春,栽植范围向北移到北纬34度,由亚热带推向了暖温带。江苏省邳县1958年栽植的水杉,最高的达21米,单株材积达1.4立方米,看后,真是喜人。这是科研结合生产的又一成果。在山东、河南、安徽等省适宜的地区,可引种推广。
在邗江县杨寿公社,人们进行了水稻田里间种池杉的试验,在稻麦丰收的同时,池杉生长良好。池杉树冠小、耐水湿、根系深、材质好,是水田地区林网化的理想树种,这一试验也是结合生产进行的,对于指导南方水网地区的农田林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践中有大量的课题,需要人们解决,生产实践是科研活动的广阔天地,科研紧密结合生产,才能推动生产发展,才能取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