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火炬”学雷锋小组坚持做好事十一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23
第4版()
专栏:五讲四美

“火炬”学雷锋小组坚持做好事十一年
江西景德镇市有个由青少年学生组成的“火炬”学雷锋小组,十一年如一日,帮助几位孤寡老人挑水、拾柴、洗衣被、买油盐菜米。他们从小学到中学,上届同学毕业了下届又接上,“学雷锋,树新风”的传统象接力火炬届届相传,被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队”的光荣称号。
1970年春天,景德镇市第二小学赵雪梅女同学在老师帮助下,同九位同学组成学雷锋小组。他们每天放学后分头去照料住在学校附近的曹婆婆、段婆婆、刘婆婆和她的老伴万公公,1972年,赵雪梅毕业进入市第二中学后,又把小组中录取在这个学校的六名同学集拢起来,并新吸收了三名同学,继续为老人做好事。赵雪梅他们高中毕业了,初三班的石庆玲等12名同学又接上;石庆玲他们高中毕业了,初一班的胡旸等28名同学再接上。十一年来,这个小组学雷锋的火炬就这样届届相传下来了。
自从有了“火炬”学雷锋小组,这几位老人就象有了亲人。米缸有米,水缸有水,灶前有柴,房间经常打扫得干干净净,墙壁也用报纸裱糊了,生活得温暖。今年元月,89岁的曹婆婆生病卧床不起,小组的同学轮流为老人更衣晒被,端茶送汤;第二届的石庆玲等同学赶来了,用自行车送老人上医院看病;第一届的赵雪梅也提着糕点来看望和照顾老人。在他们的细心护理下,老人渐渐恢复了健康。胡旸、谌云霞、余玮等同学,听说刘婆婆因腿脚不便,一、二十年没出过弄堂,在今年4月的一个晴天,就搀着老人来到附近一个工厂的花园散心。刘婆婆看一路,笑一路,说:“就连亲生的孙儿孙女也不一定有你们这么孝顺。”
“火炬”小组坚持学雷锋,树新风,他们的行动带动了校内外的同学,教育了周围的群众。王淑文同学的妈妈见女儿经常为曹婆婆做好事,非常感动,多次上门向老人问寒问暖,老人想吃点什么就亲自做好送去;她姐姐见妹妹和妈妈都这样做,也主动去给老人洗被子;她爸爸是个电工,听说曹婆婆还是点煤油灯,就立即从自己家里拿来灯泡,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帮老人装上了电灯。现在,这些老人只要遇到点什么困难,来相助的还有许多不知姓名的小同学和大人。去年下半年以来,“火炬”小组每个人又订立了“五讲四美”守则,把学雷锋、树新风同“五讲四美”活动结合起来,并向全校发出倡议,推动了学校“五讲四美”活动的广泛开展。
通过学习雷锋,“火炬”小组的同学也得到健康成长。他们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为四化刻苦学习,锻炼身体。第二届的12名同学,高中毕业后有11名分别考上大学、中专和技工学校。这一届的28名同学,学习成绩都是班上的优秀者,有10名是“三好”学生。“火炬”小组曾多次被评为省、市“学雷锋先进集体”,1979年被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队”的光荣称号,最近又出席了团中央召开的“全国学雷锋先进青年和先进青年集体代表座谈会”。
本报通讯员 秦文柯 本报记者 宋培基 黄其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