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从“百谷”到“大粮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25
第3版()
专栏:农村漫谈

从“百谷”到“大粮食”
郭 晓
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的诗句。率领“农夫”播种“百谷”,这说明远在三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懂得要种植多种粮食作物。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农业生产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植物被驯化,食物的品种不断增多,“粮食”的范畴也越来越扩大。但是,前些年在左倾思想的影响下,粮食的概念被搞得十分狭隘。农业搞“单打一”,只偏重抓粮食;粮食生产同样搞“单打一”,眼里只有少数几种大路谷物,使粮食的品种日益单调。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不得病”,粮食品种多样,在营养方面才能取长补短,起到调剂作用。比如前几年颇受冷遇的“小杂粮”,含有的营养就相当全面。拿小米来说,我国北方不少地区的群众爱吃,营养丰富,经常被当作病人和产妇的补养食品。又如豆类,蛋白质丰富,其中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一般谷物的三至五倍,还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偏废这些作物的种植,就会给群众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
针对这些弊病,农业科学家呼吁要树立“大粮食”观点。从人体需要出发,除生产提供热量的淀粉粮食以外,还要重视植物蛋白、植物油、蔬菜、水果、食糖等粮食,以及肉、蛋、奶、鱼等动物蛋白粮食。也就是说,粮食这一概念,不但包括禾本科粮食,还应包括木本科粮食;不但包括植物性粮食,还应包括动物性粮食。这种“大粮食”观点,使粮食的概念更为全面,更为科学。
用“大粮食”观点去抓粮食生产,认识到瓜、果、油、糖以及鱼、肉、禽、蛋、奶皆口粮。这就给粮食生产和农业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质、气候条件适合于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眼光不局限于少数几种禾本科粮食作物,放开手脚,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这样,就能发挥各地的优势,生产出更多的农副产品来满足全社会的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