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林素香 鲍桂荣 李庆华 挺身排险 死的伟大 伤的光荣 抚顺华丰化工厂职工学习英雄人物的献身精神,纷纷要求接替他们的岗位,生产迅速恢复,一批批优质产品运往建设工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27
第5版()
专栏:

林素香 鲍桂荣 李庆华
挺身排险 死的伟大 伤的光荣
抚顺华丰化工厂职工学习英雄人物的献身精神,纷纷要求接替他们的岗位,生产迅速恢复,一批批优质产品运往建设工地
本报讯 辽宁省抚顺华丰化工厂共产党员林素香、鲍桂荣和共青团员李庆华,在爆炸事故的考验面前挺身排险,以生命和鲜血保全了更多的同志,避免了国家财产可能遭受的重大损失。全厂职工称赞他们死的伟大,伤的光荣。学英雄的活动正在省内展开。
1月9日,华丰化工厂六车间一一三工段刚投产的民用“328”电雷管突然爆炸,两名工人受伤。厂里在检查事故原因、着手恢复生产的同时,要求清点爆炸产品的准确数字,女共产党员、班长鲍桂荣临危不惧,毅然站出来,承担任务。七十多岁的老母劝阻她,她安慰妈妈说:“我是共产党员,能把危险推给别人吗?!”1月22日上班后,工人、共青团员李庆华也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二人正在清点,共产党员、工长林素香推门进来,也参加了清点工作。林素香在1月9日事故发生后最先冲进险地救出两名负伤的工友,自己也受了伤,直到清理完现场才最后一个离开。厂里表扬她,记功奖励她,她把奖金全部用去慰问负伤的工人。今天看到鲍桂荣、李庆华勇敢承担清点雷管的任务,她带着脸上的伤迹又站到危险品的跟前。
鲍桂荣等三位同志,在严格按操作规程细心清点过程中,雷管群又一次突然爆炸。林素香当场牺牲,鲍桂荣、李庆华身负重伤。鲍桂荣这位29岁的姑娘,尽管失去了双目和左手,可她所系念的是别人:“我虽然被炸成这样,但心里很踏实。现在看,我不受伤,别人去清点也得受伤,我是党员,是班长,伤了同志们我更痛苦啊!”她忍受着伤残的剧痛,渴望光明、渴望工作。她说
“只要我眼前还有一线光,靠一只手也能做不少事。”李庆华看到鲍桂荣的伤势,知道比自己失去右手还要痛苦。他说:“工长和班长,一个牺牲,一个伤成这样!我还有一只完好的眼睛,还有一只手,快恢复健康,快出院吧!我要发狠,我要拚,一个顶三个,把她们放下的工作担负起来啊!”
厂党委广泛地宣传鲍桂荣等三位同志临危不惧,舍身忘死的英雄事迹。在英雄人物高大形象的激励下,全车间有117人要求接替他们的岗位。共产党员、工长刘兰甫体谅车间的困难,不怕危险,主动申请并被批准接替了林素香的工作。共产党员花瑞云也自告奋勇担负起鲍桂荣的班长职务。刚分配到六车间的复员军人李福范,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要求到一一三工段工作。在销毁残存二十多箱“328”易爆雷管时,副厂长、总工程师杨洪宾等同志亲自动手。他们采取安全措施,把产品倒箱出库,分散运走。剩下最后两箱散乱产品,接触它危险性更大。副厂长、副总工程师唐树谨让别人散开退远,独自一人谨慎地操作,终于把危险品销毁了。职工们以高昂的革命热情迅速恢复生产,3月份提前两天完成计划,把一批批优质安全产品源源运到省内外建设工地。4月份的生产秩序,完成任务的情况,比3月份还要好些。
现已查明造成这起技术责任事故的原因,是由于该厂为了扭亏为盈,占领市场,急功近利,忽视科学,设计“328”电雷管不经主管部门审批,不做小型试验,便直接投入成批生产,终因结构不合理,抗静电能力极低以致招来爆炸大祸。华丰化工厂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决心总结血的教训,振奋革命精神,向“静电对桥丝式电雷管的感度”这个尚未被人们完全认识的科研领域进军,作到安全增产,夺回损失,为四化多做贡献。(《辽宁日报》供稿)
林素香
鲍桂荣
李庆华(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