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阅读
  • 0回复

移植上海先进经验 发挥现有企业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28
第2版()
专栏:

移植上海先进经验 发挥现有企业作用
陈丕显
湖北省的工业部门近几年来开展了移植上海和其它省、市先进经验的活动。我们根据三中全会精神和经济调整的方针,针对湖北省工业的薄弱环节,从轻纺工业入手,以学习先进技术、先进管理为重点,采取派出去学和请进来教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我省工业移植上海先进经验的体会来看,搞好工业内部的调整,走中国式的现代化的道路,移植上海经验是一条捷径。我们一定要遵照国务院最近关于把上海工业的先进经验移植到内地的指示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展移植上海先进经验的活动。
上海有一百多年的工业发展史,是我国最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工业基地。这里汇聚着百余年来中国工人阶级的血汗和智慧。无论在劳动生产率、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方面,上海都居于比较先进的地位。建国以来,上海的基本建设投资并不很多(不包括宝钢),到1979年比湖北省大约还要少160亿元。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项重点项目,上海一个都没有。那时,上海在工业上有个口号,叫做“充分利用,合理发展”。上海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原有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自力更生。粉碎“四人帮”以后,在这方面又有不少新的经验。我们湖北怎样呢?1980年,湖北工业的固定资产比上海还多14亿元,可是工业总产值只有上海的35.7%。创造的积累(包括税收和利润)就比上海更少了。据1979年的统计,只有上海的19.7%。这充分说明湖北现有企业的潜力很大,学习上海工业挖潜、革新、改造的经验,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非常必要。所以,这三年来我们感到上海经验好学、易学,学的效果好,特别是轻纺工业学起来见效更快。湖北省的工业总产值,从1977年到1979年,平均每年递增20%;1980年又比1979年增长17.2%,其中轻纺工业的增长速度比重工业的增长速度快12%。在工业总产值中,轻纺工业所占的比重,1979年为45.5%,1980年上升到48%,今年第一季度又上升到51%。取得这一进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移植上海经验则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工业扩大再生产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建设新厂,增加新的生产能力。一条是提高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经过三十一年的建设,现在我们的工业基础已有相当的规模。在新形势下,我们不能再靠多上基本建设,多铺新摊子,而必须主要靠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来扩大社会生产。对这一点,我们许多同志长期以来认识不足,多少还受着经济工作中左倾思想的影响。我们就是在同上海的工业进行经济效益的比较中,从移植上海经验的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了觉悟,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这个问题,也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了移植上海先进经验的必要性。拿纺织工业来说,上海的纺织工业,解放以后没有新建多少企业,纱锭总数还减少了五分之一左右,就是靠技术改造,靠改善经营管理,在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降低产品成本上狠下功夫,实现了增产增收和扩大出口,从而为国家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湖北省在解放以后建设了许多新的纺织厂,纱锭总数比解放时增加九倍,从湖北的具体情况来看,当时工业基础薄弱,这样发展也是需要的,可是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比上海差得很多。我们认为这种状况再不能继续下去了,必须把注意力转到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方面来。用我们有些同志的说法,叫做“向内使劲”。于是,省纺织局组织了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学习团到上海七个对口厂学习。上海也应我省的要求先后派出两批帮教队,到湖北的纺织厂帮助工作。以后,武汉市等地都继续请了一批上海的老工人和技术人员来指导和帮助工作。现在,湖北纺织工业原来那种低档产品多、产品质量低、花色品种少、各种消耗高的落后状况,正在改变。1980年全省纺织工业每百元产值创造的利润比1979年增加了19.1%,就是一个明显的效果。轻工业方面,保温瓶厂、手表厂、自行车厂等,也都通过移植上海经验,生产水平有显著提高。武汉手表厂先后到上海手表厂对口学习,并请来师傅到厂帮教,产品质量显著提高,达到了部颁标准一级表的水平。
搞工业,不仅要有工厂、设备,而且要有掌握科学技术、懂得经营、善于管理的人才。没有人才,有了工厂、设备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记得去年春天,我在咸宁地区了解移植上海经验的情况时,一位上海老工人对我说:“你们湖北地、县有些工厂的领导干部,讲起农业来头头是道,讲工业就不行了。”我回答说:“你讲得很对。湖北许多地、县原来工业不多,现在办地方工业,从农业方面转了一批干部,他们缺乏办工业的经验是很自然的。所以,需要认真学习,请你们来传帮带。”我们的工人、技术人员要向先进的地区和企业学科学技术、学工艺,管理人员要学管理,领导干部还要学经营和领导企业的方法。总之,要学本领,学习一切有关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知识,培养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当前在贯彻中央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调整经济的工作中,移植上海的经验,对于逐步实现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和企业组织的合理化,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上海发展工业的经验,符合我国的国情,适合当前调整国民经济的需要。上海解放后,不断地把许多分散的小工厂,按产品梳成一条条“辫子”,分别组成“一条龙”,进行专业化协作生产和挖潜、革新、改造,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上海的这种作法,实际上就是中央现在提倡的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进行工业的改组和联合。例如,把许多烟厂联合起来,把上百家金笔厂联合起来,把许多钟表修理店联合起来,等等。据说,通过改组和联合,上海目前已有各种专业公司数十个。这些专业公司又把一般性的产品或零部件扩散到里弄、郊区工厂去生产(这也是一种松散的联合),腾出一部分厂房、设备,搞精尖产品。这样做,投资不多,而生产发展迅速、新产品上得快,花色品种多、质量高,成本低,销路好,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竞争能力。上海的工业过去这样做了,现在他们还在继续这样做。湖北这三年移植上海经验,在工业内部做了一些调整,取得了好的效果。例如沙市打破部门、地区、所有制界限,组成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参加联合的企业已占30%;“吃不了”的企业得到了发展,“吃不饱”的企业得到了任务,“困难户”也有了出路,工业生产特别是轻纺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工业的改组和联合,是挖掘现有企业潜力,把工业生产首先是轻纺工业搞上去的关键,决心冲破阻力,创造条件,加快步伐,积极推进工业的改组和联合。
这几年我们开展移植上海先进经验的活动,上海市给我们的支持和帮助很大。近三年来,我省从兄弟省、市请来不少老工人和技术人员,其中从上海请来的大多数是退休老师傅。他们不辞辛苦,千里跋涉,怀着“不当客人当主人,誓为四化作贡献”的心愿,勤勤恳恳地帮助我们工作,发扬了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然,我们也知道上海在这方面的负担不小。因此,我们经常教育湖北的同志在向上海的有关部门和企业提出要求时,一定注意不要给上海增加过重的负担。移植上海的经验,要实事求是,要持久地进行,要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不要搞突击,搞形式主义,更不能都跑到上海去。如果一哄而起,追求表面的热闹,我们自己学不到东西,上海也吃不消。这两年,我们根据不同情况,并取得上海有关领导部门的同意,采取了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直接挂钩,对口学习;签订合同,合资经营;技术转让,分期付酬等多种方式。在我们省里,还明确规定移植上海经验,由省经委统筹管理,不允许随意向上海联系和提出要求。而且,在这三年的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移植上海等省、市的先进经验要同学习本省的先进经验结合起来。例如武汉市的工业同上海比是落后的,但是同湖北许多县、市的工业比则又是先进的。我省其他城市的工业也各有特点,各有好的经验,如沙市工业改组联合的经验,襄樊市科技工作的经验等等。从去年春天起,我们就提出有些县、市的工厂应该先向武汉市的工业对口学习,各个城市之间也要互相学习,不能所有的工厂都直接和上海挂钩学习。可以间接地学,分台阶地赶。这样循序渐进,切实可行,也减轻了上海的负担。
我国的工业要现代化,当然需要学习和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湖北省过去直接引进过国外最新技术。但是,从国情和国力出发,从湖北整体来讲,必须明确以移植上海等省市的先进经验为主。只要我们能够结合实际,扎扎实实地移植上海先进经验,湖北的工业就一定能够较快的提高和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