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讨论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5-29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讨论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最近在成都联合召开了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问题讨论会。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在党的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指引下,近两年来配合调整进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主流是健康的,效果是显著的,方向是正确的。会议着重讨论了六个问题。
第一,关于调整的目标和步骤问题
当前,改革要服从调整,促进调整。从这点出发,会议讨论了调整的目标和步骤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这次经济调整的总目标,是要在稳定经济的基础上,把严重失调的主要比例关系基本上扭转过来,从我国国情出发,初步建立起一个比例协调、经济效益比较高、良性循环的经济结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经济调整可以考虑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稳定经济阶段,主要任务是缩短基本建设战线,节约行政费用,大力增产消费品,在增收节支的条件下,实现财政平衡,稳定物价,使人民在保持现有收入的条件下生活继续有所改善。大体要两年时间。第二阶段是进一步协调农轻重比例关系阶段,保证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大体要三年时间。第三阶段是经济结构初步合理化阶段,重点解决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使整个国民经济建立比较协调的关系,使经济效益有显著的提高,人民收入有较快的增长,生活有较大的改善。大体要五年时间。会议还讨论了每个阶段应该相应采取的措施。与会的许多同志认为,在完成了第二阶段的任务以后,以调整为中心的调整时期即可宣告结束,但经济结构合理化的任务还需在继起的时期继续完成。
第二,关于扩权企业的利润留成问题
如何确定利润留成的合理比例,讨论中意见不尽一致,但认为需要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两方面进行通盘研究,既考虑国家的财政收入,又考虑企业的利益。有的同志依据一些地区扩权的经验提出:目前企业留成原则上以不低于利润的10%为宜,但高于这个比例也是不适宜的。而且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应有区别。
关于利润留成办法,与会同志综合各地的扩权经验,提出不同企业可分别采取不同的办法:(1)基数利润留成和增长利润分成;(2)计划利润留成和超计划利润分成;(3)全额利润分成;(4)利润包干或亏损包干,等等。
利润留成是以企业为单位好,还是以行业为单位好?从各地经验看,二者各有利弊。有些同志提出,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如行业比较集中,能够正确处理局、公司和工厂的权限关系和利益关系等),利润留成以行业为单位,具有许多优点,如有利于克服“苦乐不均”和重复建设,有利于举办较大的福利事业(如集资盖家属宿舍等等),有利于加强国家计划指导。
讨论中有的同志对企业留成各项基金的性质作了分析,认为区分各项基金的性质,有利于国家安排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并采取不同的原则和办法进行处理。生产发展基金有两种用途:一部分用于零星挖、革、改等,应在成本中分摊,不必作为基金的一部分;一部分用于重大技术改造等,其性质是国家建设基金的分配,归全民所有,企业只有使用权。集体福利基金也有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职工直接消费,一部分用于住宅等福利建设,后者的性质是国家社会福利基金,企业也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奖励基金应改为分红基金,可用于两方面:一是直接分给职工个人;二是用作具体的福利费用,如托儿所的经费等。分红基金是真正归企业所有、企业使用的。
第三,关于以税代利、自负盈亏问题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要不要实行自负盈亏(或盈亏责任制)?许多同志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这个基本观点出发,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必须而且能够实行自负盈亏,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也有同志主张,对国营企业,应根据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情况,采用多种经营管理办法。第一类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资金有机构成高,要实行“统负盈亏”。第二类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资金有机构成中等,应该实行“基数利润留成加增长利润分成”。第三类是半机械化的企业或手工劳动的企业,前者应实行“全额利润分成”,后者应实行“自负盈亏”。
会议还对税种、税率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意见。
第四,关于改革企业内部领导制度问题
改革企业内部领导制度,是否会削弱甚至取消党对企业的领导?会议着重讨论了这个问题。与会同志认为,改革企业内部领导制度,就是为了改善和加强企业党委的领导。为此,必须明确企业党委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的任务。企业党委是中国共产党在企业中的基层组织,是企业思想政治领导的核心。改革后,企业党委不直接指挥生产行政工作,但她仍然是整个企业思想政治领导的核心。她的任务是: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里贯彻执行;二,认真搞好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以生产为中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的政治觉悟,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四,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支持和领导职工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管好企业,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物质利益关系;五,支持厂长(经理)按照厂长(经理)负责制的要求,有效地行使生产指挥权,教育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厂长的命令,教育群众自觉遵守厂规、厂法,服从厂长指挥;六,加强对生产行政、职代会、工会、共青团等组织的思想政治领导,协调它们之间的工作。
第五,关于工业企业的改组与联合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这是当前调整与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改组与联合的正确路子,是在坚持自愿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实行自下而上的协商和必要的行政领导相结合。当前由于部门和地区分割严重存在,加强行政干预尤为必要。确定企业联合的形式,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个模式。一般说来,在开始阶段,联合规模宜小不宜大,由小到大;联合内容宜少不宜多,由少到多;联合程度宜松不宜紧,由松到紧;联合地域宜近不宜远,由近到远。对于行政性公司向企业性公司过渡问题,也要分别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有利于推动改组、联合的专业性公司,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对所谓“二婆婆”公司(即仅是增加管理层次,起不了积极作用的公司),应进行整顿。
会议还讨论了建立行业组织(行业联合)和经济中心(区域联合)问题。许多同志认为,行业组织可称行业协会,其性质是同行业企业自愿组成的协调行业发展的民主管理机构。它不是政府行政管理机关,但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它不是经济联合体,但有一定的经济职能。它是一种半官方、半民办和半行政、半经济的机构,在企业与政府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起纽带作用。
关于经济中心的性质,有一种意见认为,经济中心与中心城市不是同一个概念。经济中心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的跨行业的区域联合。经济中心要在中心城市形成,建立经济中心,必须赋予中心城市以必要的权力。但它不同于地方行政机构,是建立在联合的基础之上的。其任务是处理各经济联合体和各行业组织的共同性问题,并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也可能是一个半官方的经济管理组织。
与会同志还提出了工业方面的经济组织合理化的标志:一,逐步实现政企分离,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二,按照经济合理和专业化协作的原则,把企业组织成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三,建立行业组织,作为国家和企业之间的纽带;四,建立经济中心,实行区域性的经济联合,行使一定的管理职能;五,在打破多部门、多层次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同时,加强国家对宏观经济的管理。
第六,关于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问题
许多同志认为,要实行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国家计划是社会生产指挥中心集中的宏观决策;市场调节是千百万个企业分散的微观决策,本质是市场价格的调节。凡是有关国民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的重大比例关系、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基本建设规模、投资方向和地区布局等宏观经济活动,都应加强计划控制;微观经济活动一般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在当前条件下,某些直接关系经济全局的微观活动,如重大基本建设项目的安排,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分配,仍需由国家计划直接控制。 (波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