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从宏观经济看怎样提高经济效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02
第5版()
专栏:

从宏观经济看怎样提高经济效果
薛暮桥
全面提高我国的经济效果,是调整时期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摆脱目前经济困难的出路。
我国提高经济效果,要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两方面来研究。从微观经济来说,要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打倒
“四人帮”后,我们在改善企业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例如,我们重视产品质量,搞了两次“质量月”,但许多次品仍然充斥市场。为什么?供不应求,次品也有人要。再加上有许多工厂不生产次品就完不成生产任务,得不到奖金。有许多工厂生产市场不需要的产品,这是很大的浪费。但只要是按计划生产,质量不好商业部门和物资部门也必须收购,照样可以得到奖金。现在,有许多工厂缺煤、缺电、缺原料,机器和职工空着没事干,想增产也无法增产。有许多工厂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想精减也无法精减,不但无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连劳动纪律也难于维持。有许多工厂生产长线产品价高利大,生产短线产品价低利小,明知不合理也不能按照市场需要安排生产。象这样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所以关着大门改善企业管理,不研究经济结构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想提高经济效果是根本不可能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年恢复时期”,生产发展如此快,人民生活大大改善,使大家深信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生产发展也很快,人民生活继续有所改善。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同资本主义私营经济的斗争中,国营经济远胜资本主义经济,使资本主义经济在不可抗拒的潮流下自愿接受社会主义改造。那时,谁也不会否认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现在我们提到经济效果太低的时候,常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比较,这说明那时我们的经济管理和经济效果是比较好的。
现在回想起来,第一个五年计划也不能说完全正确,已经有点偏左。那时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农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70%以上。农民的生活经过土地改革虽然已经大大改善,但是并不富裕,生产上、生活上都有困难。我们的建设方针,究竟是先农业、其次是轻工业,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重工业,还是照抄苏联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呢?我们走了后一条路。第一个五年计划兴建的一百五十六项大工程主要是重工业,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市场供应愈来愈紧张,不得不采取并逐步扩大征购、派购和定量供应的范围。五年间,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从15.3%上升到25.5%,快了一点,但还没有达到显著的比例失调。积累率24%,也略高一点,但人民生活仍然逐步有所改善。这时期不论生产或者建设,经济效果是比较高的。但长此发展下去,可能走向比例失调。1956年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清醒地看到了这个危险。但是1957年末1958年初却批判“反冒进”,批出了1958年的大冒进,从此我们的经济建设就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由于我们盲目追求重工业生产的高速度,就不能不盲目扩大基本建设的规模。基本建设规模过大,物资不足,又反过来不得不加速重工业的发展。这不但挤了农业和轻工业,以致在人民生活水平不能提高的条件下,市场消费品的供应仍然愈来愈紧张;而且生产资料的供应也愈来愈紧张。在粉碎“四人帮”的前后,钢材的供应是“三八制”(按需要批准80%,订货时又打一个八折,领货时再打一个八折),电力供应紧张,使许多轻工业工厂每星期停电两三天,往往是开四停三甚至开三停四。我们年年讲“计划要留有余地”,实际上缺口一年比一年大。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效果和建设效果怎么会不下降呢!为着盲目追求速度,就顾不上产品质量,顾不上生产成本,甚至顾不上产品是否适合市场和用户的需要。反正不合格的机器设备大家抢着要,不合用的钢材只要抢到手,就可以用来做交换其它产品的筹码。1977、1978年,由于没有批评“左”的错误,还是朝着这个方向滑下去。1979、1980两年,开始纠正“左”的错误,提出和执行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情况已经有显著的好转。机械产品从畅销变为滞销,钢材供应也不紧张了(长线短线产品还要进行调整),市场消费品特别是副食品的供应,在购买力大大增加的条件下,仍然比过去缓和了一点。
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虽然刚刚开始,已经收到显著效果。1979年轻工业和农业的增长速度都超过重工业,1980年重工业增长1.6%,轻工业增长17.4%。这两年人民生活的改善步子很快,社会购买力每年增加三百亿元以上(过去不到一百亿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基本上保证市场供应,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从今年起,对购买力的增长也要适当控制,力求不超过市场商品供应量的增长。这两年重工业生产速度下降,但钢材特别是机械产品的供应,都比过去大大宽裕了,机械产品已经供过于求,这就为促使它们提高质量,努力使产品适销对路创造条件。过去机械产品不管好不好,不怕没人要,现在开始行不通了。我看两年调整所收到的效果,比两个“质量月”可能要好得多。机械产品的质量影响整个工业的质量,从长期看,目前机械工业暂时的困难,促使它们能够按专业化协作的原则合并改组,提高产品质量,有可能大大提高整个工业生产的经济效果。所以从宏观经济来看,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工业内部的调整,是提高经济效果的一个决定性的关键。
所谓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是说我们现在的工业有些归条条管,有些归块块管,大家都想建立完整的体系,“大而全”、“小而全”,重复浪费十分严重。最近两年扩大地方的自主权,各地办了许多小纺织厂、小卷烟厂、小酒厂,把高级的原料制成低级的产品,许多原来的大工厂反而被迫减产,现在高级烟、高级酒在市场上很难买得到了。这显然是极大的浪费,不下决心改变这种情况,决不可能提高经济效果。资本主义国家一个汽车工厂年产一百几十万辆汽车,我国有些汽车工厂年产一百几十辆,成本高得惊人,也不愿意同别的工厂合并。资本主义国家是靠自由竞争来淘汰这些“小而全”的工厂的,我国亏了本可以由国家补贴,继续保持下来。不改革目前我国工业的生产结构和组织结构,怎么有可能大大地提高它们的经济效果呢?
为着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效果,还必须进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特别是要解决“大锅饭”和“铁饭碗”问题。过去我们财务管理是统收统支,企业盈利全部上交,连折旧费也半数上交,基建投资和革新改造费用全由财政部门无偿拨付。企业赚钱亏本一个样,赚多赚少一个样,全国一本账。这就使各企业既没有改进经营管理的兴趣,也没有改进经营管理的权力,大家都照“计划”办事,用不到开动脑筋。基本建设拨款由于无偿使用,越多越好,多建了一些不必要的工程,多买了一些不必要的机器设备。一个批准投资一亿元的工程,至少要花一亿几千万元才能建成。有些基建工程建成以后不能发挥作用,谁也不负责任。三十年投资六千亿元,能不能形成四千亿元生产能力,也很难说。去年有几十个基建项目把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要收利息,许多建设单位就精打细算,能不建的工程不建,能不买的机器设备不买,能够就近组织协作的就组织协作,不搞“大而全”、“小而全”,因此批准一亿元投资只花七、八千万元就可以完成。有几个已经批准建设的工厂,经过调查,建成后产品卖不掉,自动要求下马。我看这是提高建设的经济效果很有效的办法。
在一般情况下,老工厂的挖潜革新改造,投资效果比建设新工厂大得多。但是革新改造的资金,甚至设备更新的资金,企业自己没有,全靠财政部门拨付,都要列入计划。编计划时按“投资重点使用”的原则,年年把企业上报的革新改造的投资砍掉了。所以少建新厂、多对老厂革新改造这个口号提了十多年,到现在许多老厂机器设备陈旧,厂房拥挤破旧,这种现象还是无法解决。“大集体”企业有一部分利润留给二轻局利用,它们的发展速度就超过国营工厂;近十年有些地区社队工业的发展又超过“大集体”,因为它们的自主权更大。这两年扩大了六千多个企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一点自有资金,可以用于挖潜革新改造,已经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这些企业为着多分利润,大家开动脑筋改善经营管理,调查市场需要,努力使产品适销对路。吃“大锅饭”使改善经营管理内无动力,外无压力;而在一定范围内自负盈亏责任,就可以督促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果。
过去在流通领域里实行统购包销制度,工厂按计划生产,产品全部由商业部门收购,有些产品长期脱销,有些产品长期积压,毫无疑义,这是极大的浪费。从前年起,许多日用百货改行选购制度,商业部门按市场需要订货,工厂按商业部门的订货安排生产,商业部门不收购的产品工厂可以自销,有些小商品工厂商店可以直接挂钩。这个制度开始改变二十多年来的产需脱节状态,从整个市场来说,大大地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果。过去城乡物资交流堵塞,却还在那里禁止长途贩运,使许多山货土产烂在山上,城市长期缺货,由此所造成的浪费也是很严重的。近两年逐步放宽对长途贩运的限制,不但供销合作社可以进城,公社也可以把自己的产品运到城市里来销售,并有限制地发展了一批个体商贩,使山货土产打开了销路。这也大大地提高了经济效果。
现在工厂里,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很低,许多工厂劳动纪律松弛,仍然存在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病,这同我们多年来实行的“铁饭碗”制度大有关系。职工一领到“铁饭碗”,就能进不能出,能升不能降,能赏不能罚,提级增资不讲工作能力和劳动贡献,主要是论资排辈。许多工厂机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非生产人员、不生产人员愈积愈多,这怎么能够提高劳动的经济效果呢?现在劳动就业问题相当严重,要解决“铁饭碗”问题还有困难。但是从长期来看,不解决这个问题,提高经济效果就有困难。那种把“铁饭碗”当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思想显然是错误的。
前些时候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摆脱经济困境的出路何在?”我们的答案是消灭浪费,提高经济效果。而要做到这点,第一靠调整,第二靠改革。这是从宏观经济方面来追查产生这个困境的根源。上述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管理体制中的这些缺点,都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存在的(虽然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都存在类似的缺点)。如果我们善于总结经验,从根本上来消除这些缺点,生产和建设的经济效果就可以大大提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一定能够明显地发挥出来。资本主义国家的致命伤是市场狭窄,产品没有销路。我国国内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产品不怕没有销路,只怕满足不了市场需要,所以只要做好工作,发展速度一定可以超过资本主义国家。
强调从宏观经济方面来研究提高经济效果问题,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不重视微观经济方面的研究,即企业管理,经济核算;更不是说我们可以不重视培养企业管理人员。这些是基本功,不重视是不行的。我很欣赏美国工商管理学院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研究,但并不欣赏他们只重视企业管理,而忽视宏观经济的研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产生这样的现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研究宏观经济肯定是不行的。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1年第3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