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宋庆龄——毕生为新中国奋斗的忠诚战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03
第2版()
专栏:

宋庆龄——毕生为新中国奋斗的忠诚战士
王昆仑
在我的案头,摆着一本宋庆龄同志的文集:《为新中国奋斗》。这本书由周恩来总理题写书名,有宋庆龄同志亲笔签名,是1952年国庆节前夕出版后,宋庆龄同志赠送给我的,是我多年来很珍爱的一本书。经过十年浩劫,仍然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为新中国奋斗”——这就是宋庆龄同志毕生致力的奋斗目标,也是她革命生涯的最好概括。
第一次见到宋庆龄同志,还是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那是1923年,我还在北京大学读书,由于北洋政府委派他们的小爪牙彭允彝出任教育总长,激起了爱国学生的公愤,认为这种不学无术的人也来长教育,实际上是摧残教育,侮辱教育界,便推选黄日葵、李国暄、屠安和我四人南下,去寻求上海各界的支援。其中黄日葵、李国暄是共产党员,屠安是工业大学的学生,我是一个向往革命而又不知道如何“革”法的热血青年。我们来到上海,接触了学生联合会、各马路联合会、总商会等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特别使我们振奋的,是会见了慕名已久的革命伟人孙中山先生。
当时,孙中山先生因辛亥革命后,军阀连年混战,革命遭到失败,正隐退沪滨,总结革命经验,探求新的革命道路。我们来到莫利爱路孙中山先生私邸,见到了孙先生,宋庆龄同志也在场。孙先生坐在他办公桌前的大靠椅上,听取了我们汇报北京学生的情况后,指示我们:彭允彝的问题,不只是教育界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光反对彭允彝一人很不够,要反对他的主子曹锟、吴佩孚,还要反对曹、吴的后台老板帝国主义列强。你们的斗争,也不是北京一个地方的事,而是全国人民的斗争。孙先生一席话,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我们的眼前豁然开朗。
当时,宋庆龄同志不是以大人物的夫人的面貌出现,她在一旁娴静地谛听着孙先生同我们的谈话,然后熟练地用打字机打下来。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第一次见到有这样不平凡的女性,真不愧为中山先生的革命伴侣,使我们肃然起敬。
过了几天,我又一次会见中山先生,他对我说,要革命,要救国,就要相信我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就要参加一个革命党,组织起来才有力量。他听说我还没有参加任何党派,便介绍我到环龙路44号国民党机关,履行了参加国民党的手续,之后就奉命回北京,在北京学生中联络革命同志,进行革命工作。这对我一生所走的道路,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第二次会见宋庆龄同志,是在1925年孙中山先生为南北统一问题带病北上,到北京后住在铁狮子胡同五号,我经常出入其门下。不久,孙先生一病不起,不幸逝世。北京各界人民不顾北洋军阀的种种压制,举行了隆重的治丧活动,这是对反革命势力的一次大示威,也是革命力量的一次总检阅。中山先生的遗体停在中央公园(即今中山公园)内,任人瞻仰。自封为执政的段祺瑞借口腿病不来,派他的国务总理代表行礼,他慑于群众的浩大声势,草草行礼后就溜走了。
中山先生的灵柩决定暂厝香山碧云寺石室,以待全国统一、陵寝落成后国葬。那时交通不便,我带着两个年幼的妹妹王素、王枫,头一天就从西直门出城,先到香山宋氏别墅歇足,陈毅同志和中法大学的一部分同学也都在那里,第二天一早赶往碧云寺迎灵。丧礼过程中,不止一次地见到宋庆龄同志,她穿着一身黑色的丧服,脸上流露出无限悲痛而又坚定沉毅的神色,她使我们确信:孙先生虽然死了,还有孙夫人在,还有忠实于中山遗教的革命党人在,中山先生的旗帜不会倒下,中国的革命不会中断。
在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指引下,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胜利地进行了北伐。但当北伐军打到长江以后,又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再一次被拖进了绝境。在1927——1937年中国政治风云的变幻中,我在南京国民党内部搞反蒋活动,同宋庆龄同志不在一起,但她在国外和上海所发表的言论,所进行的工作,有如穿透阴霾的霞光,给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鼓舞和希望,我对她的高风亮节、道德文章,是非常之景仰和钦佩的。
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了。但在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两条路线,存在着抗战与投降、团结与分裂、进步与倒退的复杂的斗争,而宋庆龄同志,始终旗帜鲜明地站在进步力量一边。后来,宋庆龄同志因为不满蒋介石在大后方的种种倒行逆施,一度移居香港,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从香港回到陪都重庆。当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之后,雾重庆笼罩着令人窒息的政治气压,宋庆龄同志到来的消息不胫而走,各阶层的人民都非常振奋。蒋介石虽然打着孙中山的招牌,尊之为“国父”,但对孙夫人宋庆龄同志却非常冷淡,就在国民党内部,也有很多正直的人认为这很不象话。有人找了国民党元老之一的覃振,覃振又找到“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这才在国府礼堂开了一个茶话会,表示欢迎之意。那天到会的国民党中委有一、二百人,象于右任、李烈钧、居正、张继、戴传贤这些国民党元老都来了,我也以中委的身份参加,而蒋介石就是避不露面。这次茶会本来没有安排宋庆龄同志讲话,不让人民听到宋庆龄同志的声音。覃振代表了大部分与会者的心意,他一面哭一面说:“我们欢迎孙夫人给我们讲话,孙夫人是最民主的,是我们最敬佩的人!”宋庆龄同志在热烈的掌声中站立起来,大义凛然,侃侃而谈。她说,抗战军兴已经五年,必须坚持到底,收复一切失地,方能对得起流血流汗的前方将士和广大人民。她还说,要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民主,发扬民气,搞专制,搞个人独裁,是一定要打败仗的。最后她还说,各党各派要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万不可兄弟阋墙,手足相残。她指责国民党违反了中山先生的遗教,有人名为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实则是中山先生的叛徒。当她说到激动处,也禁不住落了泪。她这一番义正辞严的讲话,使一些天良未泯的国民党元老无不动容,也使那些躲在会场一角的顽固分子如陈果夫、陈立夫之流狼狈失色。这是何等地爱憎分明、泾渭分明呵!
正如孙中山先生说过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历史总是不以反动派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八年抗战之后进行了三年解放战争,解放大军以疾风扫落叶之势,埋葬了蒋家王朝,赢来了新中国的黎明。1949年,宋庆龄同志来到解放了的古都北平,受到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和各民主党派、各界民主人士的盛大欢迎。我也从国外归来,出席了新政协的首届全体会议,我们又见了面。就在这次会议上,宋庆龄同志光荣地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开国大典。在五四运动发源地的天安门广场,人群似海,歌声如潮,红旗如林。在天安门广场的正前方,矗立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在天安门城楼上,宋庆龄同志同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同志、朱德总司令并排站在一起,我站在周恩来总理的身后。总理对我说:“昆仑,你还记得吗?五四运动时,学生在这里挨打;三十年后,人民做了主人,我们上了主席台,这可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的,历史无情,事情正是这样。
54门礼炮,齐鸣28响。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声中,毛主席亲手把第一面五星红旗升了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在这历史的时刻,我看到宋庆龄同志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我的眼睛也湿润了。宋庆龄同志,这时您在想些什么呢?我想,您一定想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遗愿实现了!您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实现了!近百年来,特别是共产党成立后二十八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流血牺牲、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实现了!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宋庆龄同志耗费了全部心血,奋斗了终生,真是数十年如一日。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人大常委会体现全国人民的愿望,授予您以国家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可说是众望所归,您当之无愧。
天丧斯人,哲人其萎。现在,您在亿万人民焦灼的期待、衷心的祝愿中,终于撒手离开了时刻在念的祖国,离开了血肉相连的人民。宋庆龄同志,您离开了我们吗?没有!永远没有!您的品格,如同白玉那样无瑕。您的操守,如同松柏那样坚贞。您的丰采,如同和风霁月那样可敬又可亲。您的光辉业绩,永存于我们共和国的史册之中。您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是我国人民和青年一代取之不尽的宝藏。宋庆龄同志,全中国人民永远怀念您!全世界一切崇尚正义的人民也将永远忘不了您!(附图片)
1949年9月,宋庆龄同志和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部分女代表合影。前排左起:何香凝、宋庆龄、邓颖超、史良;二排左起:罗叔章、蔡畅、丁玲;后排左起:李德全、许广平、张晓梅、曾宪植。
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