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她的“掌上明珠”——记宋庆龄同志创建、扶持儿童艺术剧院的史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6-05
第3版()
专栏:

她的“掌上明珠”
——记宋庆龄同志创建、扶持儿童艺术剧院的史实
本报记者 胡思升
在人民大会堂瞻仰宋庆龄同志遗容的长长行列里,我发现了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任德耀同志。
三十四年来,任德耀同志亲身受到宋庆龄同志的关怀和教诲。他的回忆,他的感触,既是珍贵感人的史料,也是可歌可泣的华章。
宋庆龄病危的讯息,在上海的儿童艺术剧院里,激起了汹涌的感情激流。没有宋庆龄,就没有这个剧院和它的事业。290多位演员和职员,一次又一次在慰问信上签名,他们委托任德耀,带着他们的心和泪,火速赶往北京探视宋妈妈。
在宋庆龄的病榻旁,刚刚乘坐沪京航机赶到北京的任德耀同志,手上携带着慰问信和一束鲜花,俯身轻轻地说:“宋主席,我代表剧院全体同志来看望您了!”
这位儿童艺术剧院的奠基人闭着双眼,没有回答,她已经处在昏迷状态之中。这是1981年5月24日下午四点多钟的情景。
德耀同志默默站立着。往事历历在目,他怎能忘却三十四年前在上海第一次会见宋庆龄同志时所得到的深邃的启示!
那是1947年初的一天,地点是上海苏州路一家外国人办的颐中烟草公司内一间简单的办公室,这就是中国福利基金会的会址。当时,为了拯救挣扎在上海滩的穷孩子,宋庆龄办了几个儿童福利站,免费发放衣物和救济食品,给他们治病。但是,物质的食粮怎能替代精神的食粮!宋庆龄通过导演佐临找到了任德耀和另一位同志,要他们筹办儿童剧团,“不能只是给他们吃饭、穿衣,要给孩子们精神食粮,要使他们看到未来”。并且当即指定剧团上演的第一个节目是鲁迅翻译、董林肯改编的苏联儿童剧《表》。这个作品是描述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教育、帮助流浪儿的经过。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红色的剧本,又是鲁迅的译作,都是犯禁的。但宋庆龄亲自题词:这是一出深刻、动人的儿童剧,它不仅对儿童有很大的教育作用,同时也给予从事儿童教育者一个明确的启示。在她的坚定扶持下,4月10日在上海兰心大剧院隆重公演。宋庆龄亲自出席,并决定发售没有固定票价的荣誉券,进行募捐,然后拿出捐款,通过进步团体,到工人贫民区、保育院,为孩子们举行免费演出。她还亲自下请帖,邀请上海文艺界名流,举行“舞台银幕表演会”和茶话会,为儿童剧团筹措经费。
儿童剧团(1957年改名为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每一个发展,都是按照宋庆龄的思想去办的。她主张从穷孩子中招收演员,剧团自己写儿童剧,培养第一流的乐队,选择最好的剧院院址,把导演兼编剧送到国外观摩儿童剧,并定下剧团的方针是为儿童演出、感染儿童,寓教育于文娱之中,不要搞成人剧。她把这个艰苦创业的儿童剧院看作她的“掌上明珠”,一再亲昵地称它为“我的剧团”。逢年过节,宋妈妈总要到剧团来看望小演员,特别注重他们的学习和清洁卫生。
1952年国庆前夕,宋庆龄亲自率领儿童剧团到北京,向中央领导同志汇报。行前,宋庆龄作了三点指示:一、这是政治上向党中央汇报;二、节目要表现新时代的少年儿童的生活和思想;三、艺术上要强,不仅要征服中国的观众,将来要征服国际上的观众。10月24日,宋庆龄陪同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同志观看儿童剧团的演出。毛主席特别欣赏木偶剧《兔子和猫》,长时期记得剧中的引人发笑的内容。当天晚上,毛主席请邓大姐转告宋庆龄,要儿童剧团在怀仁堂公演四天,请首都的少年儿童作为毛主席的客人来看戏;邓大姐说:“儿童剧团是第一个进怀仁堂演戏的,这是你们的光荣。”
儿童剧团创作和上演的剧目,宋庆龄非常关心。朝鲜战争期间,为了提高对侵略者使用细菌武器的警惕,她亲自阅读了老舍关于消灭细菌的一个剧本,并决定上演。1956年,任德耀创作、由儿童剧团上演的《友情》、《马兰花》获得全国话剧会演一等奖和二等奖,宋庆龄非常高兴,请全体演员到她家里吃饺子,并单独同任德耀长谈,嘱咐他“不要满足,要搞得更好”。她发现有参考价值的艺术书籍,亲自寄给任德耀,要他阅读。甚至在她出国访问期间,还惦记着儿童剧团,写明信片回来:“祝你们工作顺利。”
“四人帮”覆灭后的一个春节,宋庆龄把一条几十斤重的青鱼和一些年糕送到儿童艺术剧院,她热切盼望她的“掌上明珠”能再放异彩。
1979年3月,“儿艺”带着新创作的《童心》到北京演出。一下火车,任德耀同志(他也是《童心》的导演)马上给宋庆龄打电话。宋庆龄的欣喜溢于言表:“我的剧团来了。我一定要看戏。”剧团知道宋妈妈身体不大好,不愿她亲临首场公演的工人俱乐部,建议过几天找一个安静的场所为她演出,宋庆龄快要生气了:“不!我要看第一场演出。”
在工人俱乐部的大庭广众之中,冬末寒意的夜晚,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宋庆龄全神贯注地看完全剧。考虑她已年迈,本来准备选两个演员下台向她献花,但宋庆龄同志不答应,“我要上台”,还送了一个特大的花篮。离去时,又说:“德耀,恭喜你!很好!”并对秘书说,我要亲自写文章推荐。几天后,《我看〈童心〉》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她又请任德耀到她家里,询问情况,谈了一个下午,反复叮嘱:一定要创作出好的儿童剧。在共进晚餐之后,她托任德耀同志带两大包糖果、苹果回去,分给演员们,语重心长地说:“我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把儿童剧搞好,坚持下去。”
她的用意,不是没有来由的。有一段时间,轻视、取消儿童剧院、儿童剧的风刮得甚猛。就在他们来京前夕,宋庆龄亲自写了两封信到上海,坚定坚定者的信心,制止动摇者的行动,批评曲解者的用心。有一封信,值得照录如下: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
昨天给你们写了一信。今天觉得还有话要说,再写这封信。
儿童艺术剧院是示范性、试验性的,完全是为儿童服务而创办的。成人有成人的剧院。某些干部把为儿童服务的方针误会了,将是一个大错。我们既定的方针,不可曲解和转变。
我们多年来培养的专业人员,不允许调走。
此致
敬礼
宋庆龄
1979年2月13日
(注:着重点是宋庆龄同志加的)
1980年,宋庆龄同志又写信给任德耀同志:要有新东西;要教育孩子讲礼貌,不要说粗话,不要抽烟;儿艺一定要演这样的东西。
儿艺没有辜负宋庆龄同志的期望,为了迎接今年“六一”儿童节,创作了反映这一主题的《好伙伴之歌》。唯一使人凄然泪下的是,这个剧目的思想启示者宋妈妈,在这个剧目正式公演前三天,竟然永远闭上她慈祥、明亮的双眼,再也不可能观看“她的剧团”的演出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